[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可视化蛋白芯片的食物过敏原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59242.X | 申请日: | 200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8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林洪;李小燕;李振兴;张轶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43 | 分类号: | G01N33/543;G01N21/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可视化 蛋白 芯片 食物 过敏原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视化蛋白芯片的检测方法,特别是涉及食品过敏原的快速及通量化检测。
背景技术
食物过敏原通常是一些水溶性或盐溶性糖蛋白,倾向于耐热、耐酸、耐酶解(果蔬过敏原例外),在简单的加工或消化过程中不会被破坏掉,仍会引发过敏症,其症状轻则出现皮肤骚痒、腹泻等问题,重则发生休克死亡,故而食物过敏原的检测有着重大的意义。目前,食物过敏原的常用检测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皮肤试验法,主要指划痕试验、点刺试验、皮内注射实验,该法虽快捷,但结果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差,给患者造成痛苦,不安全和不易定量等问题,常造成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2、双盲实验,准确度较高,但是由于体内实验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而且给患者造成较大的不便和痛苦。
3、基因法,该法虽然检测限比较低,方法灵敏,但假阳性率相对较高,且操作麻烦。
4、免疫法,主要有放射过敏原吸附抑制试验,、免疫杂交电泳、酶联免疫等。其中放射性的危险限制了放射过敏原吸附抑制试验的广泛应用,免疫杂交电泳存在定量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灵敏、快速、简便、通量化、特异性好的应用于食品过敏原的可视化蛋白芯片检测方法,所需样本极微量,检测成本低。
本发明所提供的可视化蛋白芯片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手动式点样仪将捕获抗体点至琼脂糖三维基片上;
2)待测抗原与预制好的蛋白芯片进行杂交,加入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待测蛋白的检测抗体;
3)加入沉淀型TMB与蛋白芯片进行杂交,然后以H2SO4或水洗终止反应,检测样品点处的色素沉积。
其中,HRP标记的待测蛋白检测抗体的方法参照文献(PAUL K.NAKANE ANDAKIRA KAWAOI,THE JOURNAL OF HISTOCHEMISTRY ANDCYTOCHEMISTRY,1974,22(12):1084-1091)制备,HRP标记抗体的使用浓度为0.5-5ug/ml,H2SO4浓度为2mol/L。
本发明方法能应用于食物过敏原的快速可视检测,能检测到待检蛋白的蛋白芯片含有食物过敏原的兔多克隆抗体。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一种含亚铁血红素的蛋白质,具有来源广泛,标记操作简便,标记效率高等特点。本发明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作为待测蛋白检测抗体的标记物,加入的沉淀型TMB(3,3’5,5——四甲基联苯胺)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待测蛋白的量呈正相关。本方法操作简单,能同时实现对多个待检样本的检测,其检测限可达到10ng/ml以下,与荧光检测的灵敏度相当,并且具有设备简易,成本低廉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蛤蜊过敏原浓度与灰度值间的关系图
图2海鱼过敏原浓度与灰度值间的关系图
图3芯片重复性实验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蛤蜊及海鱼鱼过敏原的检测
1、制备抗体蛋白芯片
蛋白芯片的制备方法参见文献(金世辉、刘必成,张春秀等,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25(2):57-60),所用的蛤蜊、海鱼抗原及其捕获抗体均为实验室自制。
2、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检测抗体
将抗蛤蜊及海鱼抗原的鼠单克隆抗体参照文献(PAUL K.NAKANE ANDAKIRA KAWAOI,THE JOURNAL OF HISTOCHEMISTRY ANDCYTOCHEMISTRY,1974,22(12):1084-1091)中所述的方法进行标记。
3、芯片杂交
将抗体蛋白芯片放入芯片反应盒内,加入不同浓度待测的蛤蜊及海鱼抗原样品,25ul/区域,蛤蜊及海鱼抗原浓度为10,50,100,500ng/ml,1,5,10ug/ml,孵育1小时后,加入2ug/ml的HRP标记的抗蛤蜊的鼠单克隆抗体,15ul/区域,孵育1小时,加入TMB显色液,避光作用20min,后以2mol/L硫酸终止使其变成褐色的可目视检测的样点。
4、实验结果检测
以平板扫描仪扫描获得检测图像,数据采用软件处理获得各点的灰度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92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罗氏沼虾幼虾养殖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