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片离合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61031.X | 申请日: | 2008-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8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河津裕高;后闲祥次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D13/52 | 分类号: | F16D13/52;F16D43/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器 | ||
1.一种多片离合器,其具备:
离合器外套,其传递来自曲轴的旋转驱动力;
离合器内套,其设置在所述离合器外套的内侧,且从离合器外套经由 摩擦片而承受旋转驱动力,并且将该旋转驱动力向变速器轴传递;
摩擦片,其设置在离合器外套和离合器内套之间,通过沿变速器轴方 向移动,对从离合器外套向离合器内套传递的旋转驱动力进行离合;
凸轮机构,其设置于离合器外套内侧,根据来自曲轴的旋转驱动力而 对摩擦片施加压接力,在来自变速器轴的负荷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放松摩 擦片的压接力,所述多片离合器的特征在于,
在离合器内套上设置有防振部件,而且在凸轮机构上也设置有防振部 件,
所述凸轮机构由第一凸轮板、第二凸轮板和第三凸轮板构成,
所述第二凸轮板和第三凸轮板分别由凸台部和从凸台部向半径方向 外侧延伸的外侧延伸部构成,
在所述第二凸轮板和第三凸轮板的外侧延伸部的两面粘贴所述防振 部件,
所述第二凸轮板的两面的防振部件经由设置于所述第二凸轮板的通 孔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三凸轮板的两面的防振部件经由设置于所述第三凸 轮板的通孔连接为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片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片包括:
驱动摩擦片,其相对于离合器外套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沿轴方向移动 地配置;和
从动摩擦片,其相对于离合器内套不能旋转且能够沿轴方向移动地配 置,并与所述驱动摩擦片交替配置,
所述离合器内套包括:
第一离合器内套,其相对于变速器轴不能相对旋转且不能沿轴方向移 动地配置,并具备对所述驱动摩擦片和从动摩擦片进行压接的受压部;
第二离合器内套,其与从动摩擦片卡合且在变速器轴方向移动而使所 述驱动摩擦片和从动摩擦片压接或离开,且具备加压部,该加压部在变速 器轴方向上按压所述驱动摩擦片和从动摩擦片,并在该加压部与第一离合 器内套的受压部之间对所述驱动摩擦片和从动摩擦片进行压接,
所述凸轮机构位于第二离合器内套的径向内侧,并且与第一离合器内 套邻接配置,在所述第一离合器内套上设有防振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片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比所述第一离 合器内套的受压部更靠径向内侧设置多个减轻重量孔,在该减轻重量孔的 内周部设置所述防振部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片离合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上述减轻 重量孔的内周部的防振部件,仅在所述减轻重量孔的内周部中的第一离合 器内套的径向且最外侧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103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