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缓冲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61196.7 | 申请日: | 200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3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神山胜;村上裕;根津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16F9/34 | 分类号: | F16F9/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器 | ||
1.一种缓冲器,包括:封入流体的缸;可滑动地嵌装在该缸内的活塞;以及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另一端延伸到所述缸外部的活塞杆,其特征在于,该缓冲器还包括:
隔壁部件,其具有利用所述活塞杆的伸缩引起的所述活塞的滑动产生流体的流动的伸出侧通路和收缩侧通路;伸出侧阀,其设置在该隔壁部件的一侧,调整所述伸出侧通路的流路;收缩侧阀,其设置在所述隔壁部件的另一侧,调整所述收缩侧通路的流路;副通路,其设置在所述隔壁部件上,连通所述伸出侧通路与所述收缩侧通路;副阀,其调整该副通路的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通路包括:伸出侧副通路,其设置有相对流体从所述伸出侧通路向所述收缩侧通路的流动产生衰减力的伸出侧副阀;收缩侧副通路,其设置相对流体从所述收缩侧通路向所述伸出侧通路的流动产生衰减力的收缩侧副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壁部件是所述活塞。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经由所述隔壁部件与油槽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壁部件通过轴向相互结合的大致圆板状的第1部件与第2部件形成,在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的接合面上形成有所述副通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阀由阀部件构成,该阀部件具有:夹持在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之间的夹持部;以及从该夹持部延伸、调整所述副通路的流路的阀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阀是嵌合在所述伸出侧通路或所述收缩侧通路内的、开关所述副通路的大致C字状的板簧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壁部件的一侧,设有所述伸出侧阀落座的环状伸出侧阀座部,在另一侧,设有所述收缩侧阀落座的环状收缩侧阀座部,所述伸出侧通路在所述隔壁部件的一侧开口于所述伸出侧阀座部的内周侧,在另一侧开口于所述收缩侧阀座部的外周侧,所述收缩侧通路在所述隔壁部件一侧开口于所述伸出侧阀座部的外周侧开口,在另一侧开口于所述收缩侧阀座部的内周侧,在所述伸出侧阀座部及所述收缩侧阀座部的至少一个的内周侧设有所述副阀落座的环状副阀座部,所述副通路开口于所述副阀座部的内周侧,并且与开口于该副阀座部的外周侧的所述伸出侧阀座部或所述收缩侧阀座部的外周侧的所述伸出侧或所述收缩侧通路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壁部件、所述伸出侧衰减阀、所述收缩侧衰减阀及所述副阀是中央部具有开口的圆板状,通过相互重叠并使杆部件插通在所述开口中而成一体化。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记载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壁部件的一侧,所述伸出侧阀座部或所述收缩侧阀座部的内周侧的伸出侧或收缩侧通路的开口与所述副阀座部的开口沿圆周方向交替地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壁部件通过轴向相互结合的大致圆板状的第1部件与第2部件形成,所述副通路通过沿该轴向延伸的孔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通路由流路面积不同的多个副通路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项一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通路由多个副通路组成,所述副阀相对所述多个副通路的受压面积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通路由多个副通路组成,所述副阀独立地设置在每个副通路上,且各个阀特性不同。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部件在开关所述副通路时的离开或落座的阀座部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阀以低于所述伸出侧阀或所述收缩侧阀的压力进行开阀。
17.根据权利要求1、2、5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壁部件设置所述缸的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119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