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改性方法及无盐染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63857.X | 申请日: | 200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0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谢孔良;陆金根;王晓俊;高秀蕊;罗海娟;胡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金球纺织整理有限公司;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3/46 | 分类号: | D06M13/46;D06P3/66;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梁寅春 |
地址: | 31208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素 纤维 织物 改性 方法 染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素材料(棉、麻、粘胶类)和蛋白质材料及其混纺织物化学改性方法和染色方法。
背景技术
纯棉织物普遍使用活性和直接染料染色。但该染料上染率和固色率最多只有80%左右,其余20%随染液废水排出,导致染料用量增加,成本增加。而且净洗还需要大量的水,又增加了污水排放和处理负担,尤其是染色时必须加入大量的无机盐(氯化钠和硫酸钠,每升染液需用30-100克),高含盐量的印染废水的排放破坏了水的生态环境。盐份的高深透性导致江河湖泊周围的土质盐碱化,降低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对大量由于无机盐污染的环境还不能通过简单的物理化学及生化方法加以处理,因此如何提高活性染料的利用率,降低染色时无机盐的用量是改善河流湖泊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
无盐染色技术是近年来染整领域清洁生产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其技术关键是用可行的化学品对纤维素纤维作改性,以实现不用盐作介质的染色技术。但是当前研究的改性化学品大多是单一活性基接枝剂,由于其分子量小,直接性差,从而导致对棉织物的处理周期长,改性剂用量大,生产成本大,批量生产难以推广。
本发明是使用以氯均三嗪和环氧氯丙烷衍生物为反应性基团的多活性基阳离子化合物为接枝剂,对纤维素纤维进行多活性基接枝改性,以改变单一活性基接枝改性存在的直接性差、处理周期长、改性剂用量大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染料的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更重要的是染色废水中没有盐,真正实现清洁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已有技术中纤维素纤维织物染色率和固色率低并由此造成染料利用率低及染液废水处理难度大的问题,并解决已有技术染色时由于必须加入大量无机盐使高含盐量的印染废水的排放破坏生态环境的的问题,为此提供本发明的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改性方法及无盐染色方法;本发明的述织物改性采用含2-羟基-3-氯丙基三嗪氯化铵化合物作织物的接枝性性剂,这种改性剂是带有均三嗪和环氧氯丙烷衍生物的多活性阳离子化合物,接枝后纤维素纤维表面由带负电荷改变为正电性,使纤维素纤维与阴离子染料的电荷斥力降低,大大提高了织物与染料的亲和力,染色时无须使用无机盐作促染剂,还能得到较高的染色深度和染料利用率,能实现染色废水不含盐、不含或少含染料的清洁生产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包括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改性方法,以及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无盐染色方法,染色的织物指本发明改性后的纤维素纤维织物。
本发明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改性方法,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在普通染色机中以普通染色方式运行,对织物作改性;二是采用冷轧堆法,在轧机中运行,对织物作改性。
本发明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改性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配制接枝液,所述接枝液以其总重量为基准,组成为:含2-羟基-3-氯丙基的三嗪氯化铵化合物0.5~10%,氢氧化钠0.1~8%,渗透剂JFC0.01~1%,余量为水;将所述接枝液和所述织物放置于染色机,在40~70℃下连续运行60~200分钟,降温后,水洗织物。
所述在40~70℃下连续运行60~200分钟是指织物在染色机中以常规染色运行方式运行。
本发明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改性方法,其特殊之处还在于配制接枝液,所述接枝液以其总重量为基准,组成为:含2-羟基-3-氯丙基的三嗪氯化铵化合物0.5~10%,氢氧化钠0.1~8%,渗透剂JFC0.01~1%,余量为水;将所述接枝液和所述织物放置于轧车中浸轧,轧余率100%,浸轧温度20~40℃,浸轧时间4~12小时,浸轧后水洗织物。
所述浸后水洗织物,使织物表面PH值为7,达到酸咸中性。
所述含2-羟基-3-氯丙基的三嗪氯化铵化合物可以是如下化合物的一种:
2-[2-羟基-3-氯丙基]-二甲氨基丙氨基-4,6-二氯三嗪氯化铵,结构式为
2-羟基-3-氯丙基-二甲氨基乙氧基]-4,6-二氯三嗪氯化铵,结构式为
[2-羟基-3-氯丙基-二甲氨基丙氧基]-4,6-二氯三嗪氯化铵,结构式为
2,4-二-[2-羟基-3-氯丙基-二甲氨基丙氨基]-6-氯-三嗪氯化铵,结构式为
2,4-二-[2-羟基-3-氯丙基-二甲氨基丙氧基]-6-氯-三嗪氯化铵,结构式为
2,4-二-[2-羟基-3-氯丙基-二甲氨基乙氧基]-6-氯-三嗪氯化铵,结构式为
2-[2-羟基-3-氯丙基-二甲氨基丙氨基]-4-[2-羟基-3-氯丙基-二甲氨基丙氧基]-6-氯三嗪氯化铵,结构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金球纺织整理有限公司;东华大学,未经绍兴金球纺织整理有限公司;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38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