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轮识别设备及利用车轮识别功能的轮胎充气压力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66055.4 | 申请日: | 2006-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7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森雅士;奥村亮三;齐藤英树;渡部宣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B60C23/02 | 分类号: | B60C23/02;G01L1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小衡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 识别 设备 利用 功能 轮胎 充气 压力 检测 | ||
1.一种轮胎充气压力检测设备,包括:
分别设置在车辆的第一和第二车轮上的第一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每个压力传感器都用于感测与安装到第一和第二车轮上相关联的一个轮胎的充气压力,并输出表示感测到的相关联轮胎充气压力的轮胎压力信息;
分别设置在车辆的第一和第二车轮上的第一和第二收发器,每个收发器都用于接收触发信号并响应于接收到触发信号来发送响应信号,该响应信号传达由相关联的第一和第二压力传感器之一所输出的轮胎压力信息;
用于发送触发信号的触发装置,该触发装置以距收发器不同的距离设置在车辆的车体上,使得在收发器处的触发信号的强度彼此不同;
用于接收由收发器发送的响应信号的接收器;
与接收器可操作地连接的车轮识别器,对于接收器接收到的每个响应信号,该车轮识别器识别其上设置有已发送响应信号的收发器的车轮;及
与接收器和车轮识别器可操作地连接的轮胎压确定器,对于由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每个响应信号,轮胎压确定器基于响应信号所传达的轮胎压力信息,来确定和已发送响应信号的收发器设置在同一车轮上的轮胎的充气压力;
其中:
一旦接收到触发装置发送的触发信号,每个收发器就确定此处触发信号的强度,并发送传达信号强度信息以及轮胎压力信息的响应信号,所述信号强度信息表示所确定的触发信号的强度;及
对于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每个响应信号,车轮识别器基于响应信号所传达的信号强度信息来识别其上设置有已发送响应信号的收发器的车轮。
2.一种车轮识别设备,包括:
分别设置在车辆第一和第二车轮上的第一和第二收发器,每个收发器都用于接收触发信号,并响应于接收到触发信号而发送响应信号;
用于发送触发信号的触发装置,该触发装置以距收发器不同的距离地设置在车辆的车体上,使得在收发器上的触发信号的强度彼此不同;
用于接收由收发器发送的响应信号的接收器;及
与接收器可操作地连接的车轮识别器,对于接收器接收到的每个响应信号,该车轮识别器识别其上设置有已发送响应信号的收发器的车轮;
其中:
一旦接收到触发装置所发送的触发信号,每个收发器就确定此处触发信号的强度,根据所确定的触发信号的强度来确定发送时间,并在所确定的发送时间发送响应信号;
在不同的接收时间,接收器接收由收发器所发送的响应信号;及
对于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每个响应信号,车轮识别器基于接收器接收到响应信号的接收时间,来识别其上设置有已发送响应信号的收发器的车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识别设备,其中:
触发装置输出如此低强度的触发信号使得第一和第二收发器之一不能检测到触发信号,因而该第一和第二收发器之一不发送响应信号;及
车轮识别器将其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和第二收发器之一的不能检测到触发信号的车轮识别为第一和第二车轮中与另一个相比更远离触发装置的一个车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识别设备,其中:
每个收发器都具有其特殊的标识并响应于接收到由触发装置发送的触发信号而发送传达ID信息的响应信号,所述ID信息表示收发器标识;及
在对接收器接收到的每个响应信号进行了车轮识别后,车轮识别器进一步存储由响应信号所传达的ID信息,作为与识别的车轮相关联的参考ID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识别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三和第四收发器,它们分别设置在车辆的第三和第四车轮上并具有与第一和第二收发器相同的结构,并且包括另一个触发装置,其以距第三和第四收发器不同的距离设置在车辆的车体之上,并具有与所述触发装置相同的结构;其中:
所述触发装置是第一触发装置,另一个触发装置是第二触发装置;
第一和第二车轮是车辆的后轮,第三和第四车轮是车辆的前轮;
第一触发装置设置得与第三和第四收发器相比更靠近第一和第二收发器,并且第二触发装置设置得与第一和第二收发器相比更靠近第三和第四收发器;
当第一触发装置发送触发信号的时候,至少第一和第二收发器接收触发信号,并响应于接收到触发信号而发送各自的响应信号;及
当第二触发装置发送触发信号的时候,至少第三和第四收发器接收触发信号,并响应于接收到触发信号而发送各自的响应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605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