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包装即食银杏食品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66401.9 | 申请日: | 200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6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永强 |
主分类号: | A23L1/36 | 分类号: | A23L1/36;A23L1/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14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装 即食 银杏 食品 | ||
技术领域
一种小包装即食银杏食品生产方法,属于银杏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银杏又称白果,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干果,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中国人很早就认为常食银杏可以延年益寿,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银杏能改善血液循环,帮助血液顺利地通过最细小的毛细血管,为大脑、心脏和四肢提供营养,并格外关照疾病损伤的部分。它也是一种效率比维他命E高的抗氧化物,可以有效地防止高脂肪的细胞膜被氧化,并具有恢复被流离基破坏的细胞膜的完整的作用。因此,银杏具有通畅血管、改善大脑功能、延缓老年人大脑衰老、增强记忆能力、治疗老年痴呆症和脑供血不足等功效。除此以外,银杏还可以保护肝脏、减少心律不齐、防止过敏反应中致命性的支气管收缩,还可以应用于对付哮喘、移植排异、心肌梗死、中风、器官保护和透析。
我国盛产银杏,近年来产量巨增,常有果多伤农的情况出现,只有走加工的道路,将增加的产量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商品,才能为广大果农找到出路。目前银杏加工主要以罐头、银杏汁为主,由于生产企业投入大,加工工艺复杂,市场开发存在一定的困难,无法扩大产销规模,使目前银杏产量大加工数量有限的矛盾尤为突出。在银杏的流通上,目前大量采用的是原果销售,由于原果在食用中存在去壳、剥皮、抽心等诸多麻烦,并由于银杏含小毒,一次不宜多食,制约了银杏的销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包装即食银杏食品生产方法,以简单的方法,较低的投入,提高银杏产品的附加值,开发出人们喜爱的强身健体的银杏食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小包装即食银杏食品生产方法,以新鲜银杏为原料,去壳、去皮、去芽心,加调味品或滋补药物等蒸煮,真空包装,杀菌后得到成品。工艺为:
1、银杏去壳,将银杏壳破碎,使银杏仁与壳分离,用清水浸泡备用。
2、煮熟银杏仁,将去壳后的银杏仁放入容器内加水淹没,煮沸10-15分钟。
3、去银杏仁皮、去芽心,煮熟后的银杏仁不用捞取,置放冷却后,用人工或机械方法除去银杏仁皮和芽心,得到净银杏仁,漂洗干净用清水浸泡。
4、调味和煮制,将已去皮和芽心的银杏仁洗净后放入容器加水淹没,并加入食糖或保证糖尿病人的健康的甜叶菊糖等代糖品调味,也可加入滋补药物。为使有毒物质氰化物挥发,最好不加盖文火煮沸30-60分钟。
5、真空包装,将经调味煮制好后的银杏产品,不超过20粒(一次最大食用量)装入真空包装袋,加入适量汤汁,抽气真空包装,常规灭菌30分钟,生产出小包装即食银杏食品,达到长期保存,方便食用的目的。
6、成品包装,在不同规格的成品外包装中,装入相应数量的小包装即食银杏食品,并放入一小包(约10克)银杏壳粉或甘草粉,作为过多食用银杏产品出现中毒不适现象时的解毒药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银杏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药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人们欢迎,但由于食用不便,给人们坚持长期食用造成一定困难。本发明,保持了银杏的营养成份、天然香糯的原汁原味和带琥珀色完整的形状,每一个真空小包装为一次的食用量,食用卫生,携带方便,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取食和坚持长期食用的条件。在生产加工上按传统方法生产,不需要复杂的生产设备、不需要高科技加工工艺,也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一种即食品,满足人们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需要,提高了银杏产品的附加值,对于带动银杏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小包装即食银杏食品生产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将银杏去壳,银杏仁与壳分离后用清水浸泡备用。
2、将去壳后的银杏仁放入容器内加水淹没,煮沸10-15分钟。
3、煮熟后的银杏仁不用捞出,置放冷却后,用人工或机械方法除去杏仁皮和芽心。
4、将已去皮和芽心的银杏仁洗净后放入容器加水淹没,加入食糖或保证糖尿病人健康的甜叶菊糖等代糖品调味,也可加入滋补药物。为使有毒物质氰化物挥发,最好不加盖文火煮沸30-60分钟。
5、将经调味煮制好的银杏产品,不超过20粒(一次最大食用量)装入真空包装袋,加入适量汤汁,抽气真空包装,常规灭菌30分钟,达到长期保存,方便食用的目的。
6、成品包装,在不同规格的成品外包装中,装入相应数量的小包装即食银杏食品,并放入一小包(约10克)银杏壳粉或甘草粉,作为过多食用银杏产品出现中毒不适现象时的解毒药品。
7、在真空包装和成品包装上注明:每次只能食用一包,第天最好只食用一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永强,未经刘永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64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莲子剥壳脱皮一体机
- 下一篇:一种含高核酸天然保健饮料的配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