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车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66794.3 | 申请日: | 2008-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3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柏井干雄;神山洋一;石井克史;山本修平;早川哲央;神尾健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B19/00 | 分类号: | B60B19/00;B60B2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车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降低伴随轮胎空气室内的气柱共振(空洞共振)的噪音的车辆用车轮。
背景技术
降低伴随轮胎空气室内的气柱共振的噪音的车辆用车轮是众所周知的。通常,轮胎的空气室(以下,称“轮胎空气室”)内产生的气柱共振成为汽车的公路噪音的主要原因。气柱共振是指从路面传到轮胎的随机振动使轮胎空气室内的空气振动,其结果是在轮胎空气室的气柱共振频率附近发生共振现象且产生共振音的现象。
(日本)特开2004-90669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用于降低伴随该气柱共振的噪音的车辆用车轮。该车辆用车轮在轮圈的周方向上具有多个副气室。详细而言,在该车辆用车轮中,用盖构件盖住在以沿轮圈的周方向延伸的方式立起设置在轮槽部的环状的纵壁、和朝向胎圈座部侧的轮槽部的立起的侧壁之间形成的环状的空间部分。而且,将由盖构件、轮槽部、纵壁划分的该空间部分,利用在周方向上隔规定的间隔配置的多个隔壁隔开,形成各副气室。另外,轮胎空气室和各副气室利用形成于盖构件的连通孔连通。根据该车辆用车轮,连通孔和副气室构成亥姆霍兹谐振器,能够降低轮胎空气室内的气柱共振音。
但是,该现有的车辆用车轮有问题。即存在如下问题:在以自轮槽部立起的方式形成纵壁的车轮中,需要使多个隔壁和盖构件以保持气密性、且利用焊接、粘接、嵌入、联接以高精度结合,当考虑气密性的确保、制造工时及制造成本的增大时,不适于大量生产。
另外,作为构成副气室的构件的材料,可以使用金属、树脂等,但是,当考虑轻量、大量生产的提高、副气室的气密性确保等时,优选轻量且吹塑成形的树脂。
但是,作为材料,在使用树脂的情况下,与使用金属的情况相比,由于构成副气室的壁材的面刚性低,因此,在轮胎空气室内,在通过气柱共振产生正侧、负侧、交替波动的空气压变动时,副气室的容积稍有增减,有时不能充分获得作为亥姆霍兹谐振器的消音性能。
该情况下,考虑增加上述壁材的壁厚而提高刚性,但是,当壁材的壁厚增加时,副气室构件的重量就增加,作用于副气室构件的离心力也增加,因此,用于将副气室构件固定在轮槽部的构件也需要增加强度,其结果是车辆用车轮越来越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大量生产率的车辆用车轮。
本发明另一方面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搭载有树脂制的副气室构件的车辆用车轮,其能够提高大量生产率,既尽可能地减少重量增加,又能够提高构成副气室的所述壁材的面刚性。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车辆用车轮,其在轮胎空气室内将副气室构件固定在轮槽部的外周面上,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纵壁面,其以自轮槽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立起且沿所述外周面的周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第二纵壁面,其以与第一纵壁面对置的方式形成于轮槽部,
副气室构件由树脂形成,其具有:主体部,其由轮槽部的外周面侧的底板、在与该底板之间形成副气室的上板、将副气室和轮胎空气室连通的连通孔构成;缘部,其将底板和上板结合,并且自主体部向第一纵壁面和第二纵壁面延伸,与分别形成于第一纵壁面和第二纵壁面的槽部卡止,上板向离开轮槽部的外周面侧的方向弯曲成为凸。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如现有的车辆用车轮(例如,特开2004-90669)那样,将多个隔壁及盖构件依次组装在车轮上,既考虑气密性又高精度地使它们结合而形成副气室,与此不同,本发明只将预先具有副气室的副气室构件嵌入设置于轮槽部的第一纵壁面和第二纵壁面之间进行制造。
另外,构成副气室的主体部的上板和底板的壁材中的上板向离开轮槽部的外周面侧的方向弯曲成为凸,即,自副气室向外侧弯曲成凸的形状,因此,在副气室内的压力增高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向上板的外侧的膨胀,且能抑制副气室的容积波动。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车辆用车轮,其在轮胎空气室内将副气室构件固定在轮槽部的外周面上,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纵壁面,其以自轮槽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立起且沿外周面的周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第二纵壁面,其以与第一纵壁面对置的方式形成于轮槽部,
副气室构件由树脂形成,其具有:主体部,其由轮槽部的外周面侧的底板、在与该底板之间形成副气室的上板、将副气室和轮胎空气室连通的连通孔构成;缘部,其将底板和上板结合,并且自主体部向第一纵壁面和第二纵壁面延伸,与分别形成于第一纵壁面和第二纵壁面的槽部卡止,在上板及/或底板上形成有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由于在构成副气室的主体部的壁材的上板及/或底板上形成有槽,因此,可以提高形成有槽的壁材的面刚性,可以抑制相对副气室内的内压波动而向壁材的内外的压瘪、膨胀,可以抑制副气室的容积波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67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