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耦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73166.8 | 申请日: | 200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9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原谷进;山口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TDK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F10/00 | 分类号: | H01F10/00;G01R15/20;H01L43/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欣亭;王丹昕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耦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有薄膜线圈和磁阻效应元件,以非接触方式进行彼此 绝缘的多个电路间的信号传输的磁耦合器。
背景技术
]
以往,在彼此绝缘的多个电路间,作为将来自一方的电路的信号 以非接触方式向另一方传输的装置,公知有光耦合器或脉冲变压器 等。但是,光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LED)的功耗恶化和电流传送率的 下降等随时间变化显著,且信号的延迟大。另一方面,虽然脉冲变压 器由于使用绕组线圈而信号的延迟小,但存在着形状和重量大且可工 作的温度低的问题。另外,还有用薄膜线圈取代脉冲变压器的绕组线 圈的耦合器,但其接受磁场线圈的效率变差,因此功率消耗大。
因此,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装置,开发了磁耦合器(例如,参照专 利文献1~9)。该磁耦合器是用磁阻效应元件以非接触方式检出来自一 方的电路系统的流过信号线的电流变化,并向另一方的电路系统传输 电信号的装置,该装置因其结构简单且动作可靠性优良而受到关注。
[专利文献1]特开2003-5260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1-94174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1-135534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1-135535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1-135536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2001-135537号公报
[专利文献7]特开2001-196250号公报
[专利文献8]特开2001-93763号公报
[专利文献9]特开昭62-40786号公报
最近,对于这样的磁耦合器,除了要求其动作的可靠性有进一步 提高之外,还对其低功耗和高灵敏度的要求予以愈来愈高的期待。
发明内容
]
本发明是鉴于这些问题所作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更高响 应性的磁耦合器。
本发明的第一磁耦合器设有:在第一层上卷绕的薄膜线圈;位于 与第一层不同的第二层,检测由流过薄膜线圈的电流产生的感应磁场 的磁阻效应元件;在薄膜线圈的径向上与磁阻效应元件相邻而配置的 磁轭。这里,所谓磁阻效应元件位于与第一层不同的第二层,是说即 便使薄膜线圈沿着第一层的范围延伸至无限远也不会与磁阻效应元 件相重合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薄膜线圈和磁阻效应元件可以各自 占有第一和第二层的厚度方向的全部,也可以占有其一部分。另外, 第一和第二层可以相互邻接,也可以离开。另外,所谓薄膜线圈的径 向是指连接薄膜线圈的卷绕中心侧与卷绕外周侧的方向,也就是与卷 绕方向正交的方向。
本发明的第二磁耦合器设有:在第一层上卷绕的薄膜线圈;分别 位于与第一层不同的第二层上、各自的阻值按照流过薄膜线圈的电流 产生的感应磁场而发生变化的第一至第四磁阻效应元件;在薄膜线圈 的径向上与第一至第四磁阻效应元件相邻配置的磁轭。由于感应磁场 的发生,第一和第二磁阻效应元件的阻值与第三和第四磁阻效应元件 的阻值的增减方向相反地变化。
在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磁耦合器中,由于磁轭位于薄膜线圈的径 向上与磁阻效应元件相邻的位置上,可以抑制从薄膜线圈发生的感应 磁场的强度下降,其感应磁场可高效地到达磁阻效应元件。特别是在 第二磁耦合器中,由于设有从第一至第四磁阻效应元件,通过将它们 进行桥式连接,可更高精度地检测流过薄膜线圈的电流变化。
在本发明的第一磁耦合器中,包含在薄膜线圈卷绕方向上直线状 延伸的多个直线图案占有的直线区域,磁阻效应元件可设置在层叠方 向上与其直线区域对应的位置上,因为这样动作更稳定。这里所说的 层叠方向是与第一层及第二层的扩展面正交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DK株式会社,未经TD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31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处理炉
- 下一篇:吸声结构和具有吸声特性的车辆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