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IC测试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73867.1 | 申请日: | 200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6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黎孟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元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28 | 分类号: | G01R31/28;G01R1/073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ic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IC测试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IC封装后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测试IC封装的测试机台,某些是使用测试探针接触封装后的IC,用以测量封装后的IC是否合乎规格使用。而测试IC封装后的机台于IC与测试探针接触的设计原理,为上盖板与基座在接触后,其上盖板的IC承靠面与基座的承靠面两者之间的距离,预设为待测IC的厚度,以让设置于上盖板上的测试探针与待测IC接触而达到测试IC的目的。
但此种公知技术的测试装置在使用上,因IC封装后的厚度常有误差,在进行测试时,若是封装后的厚度大于预先设定的值,会造成待测IC被测试机台压损;反之,若是封装后的实际厚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值,则会因测试探针与待测IC接触不良而导致测试失败。
又,传统的IC测试机台,是设计用于可同时进行多个IC的测试,亦及在同一基座上设有多个槽位,可摆放有多个待测IC。但此种多槽式设计的测试机台,其各槽位间,及槽位与基座间的共平面度相当重要;若其共平面度不佳,在进行测试时,测试探针与待测IC将无法达成良好接触,进而造成测试良率不佳;但是若一个具有精准对位的共平面度的测试机台,在设计精度的要求及其制造成本上将会提高许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C测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IC测试装置,用于IC封装后的测试,主要包含有互相组配的一上盖板与一基座。上盖板的内部容设有通孔,以及在邻近前述的通孔附近设置有复数个测试探针,用以接触IC,各测试探针的内部容设有测试弹簧。又,基座的内部容设至少一承靠座,对应于上盖板的通孔,用以承载待测IC。承靠座下方与基座之间设有至少一承靠弹簧,并且通孔与承靠座之间的距离小于IC封装后的厚度,且承靠弹簧的弹性系数大于上述复数个测试弹簧的弹性系数的总和。
本发明的效果是:
1)可避免待测IC于测试装置测试时因尺寸不合而被压损。
2)可避免因测试装置与待测IC接触不良而造成测试失败。
3)以提升测试良率及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IC测试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IC测试装置的上盖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IC测试装置的基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IC测试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IC测试装置的上盖板与基座接触部份剖面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IC测试装置 10
上盖板 11
通孔 111
测试探针 112
真空吸嘴 113
测试弹簧 1121
基座 12
承靠座 121
承靠弹簧 122
导引销 123
待测IC 13
通孔与承靠座之间的距离 D
IC封装后的厚度 d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本发明提供一种IC测试装置,其中所利用的集成电路组件测试原理,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明了,故以下文中的说明,不再作完整描述。同时,以下文中所对照的附图,是表达与本发明特征有关的示意,并未亦不需要依据实际情形完整绘制,事先叙明。
请参考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IC测试装置10示意图。用于IC封装后的测试的IC测试装置10,主要包含有互相组配的一上盖板11(contact blade)与一基座12(socket)。IC测试装置10在较佳的实施状态中,是用于影像传感器(Image Sensor)中的陶瓷式引线芯片载体的封装测试(CLCC,Ceramic Leaded Chip Package)。
请继续参考图2,本发明的IC测试装置10的特征在于上盖板11(contact blade)的内部容设有一通孔111,并在邻近通孔111附近设置有复数个测试探针112,用以接触待测IC13(如图5),且在各测试探针112的内部则容设有测试弹簧1121(示于图5)。测试探针112是以环绕通孔111的方式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元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元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38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寿命警示系统及电池寿命警示方法
- 下一篇:一种烃类微渗漏模拟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