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用内饰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73956.6 | 申请日: | 200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9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中川浩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西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3/00 | 分类号: | B60R13/00;B60R13/02;B29C69/00;B29L31/5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温大鹏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用内饰 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汽车用内饰部件,是在整体或一部分中采用层叠构造体(30)而成的汽车用内饰部件(20),所述层叠构造体(30)具备成形为需要的形状、轻量且具有保形性的发泡树脂基材(31)、一体化在该发泡树脂基材(31)的背面上的规定图案形状的树脂肋(32),其特征在于,
上述层叠构造体(30)的发泡树脂基材(31)在成形上下模(61、62)之间被压力成形,并且一体化在该发泡树脂基材(31)的背面上的树脂肋(32)是将熔融树脂(M)注射填充到成形下模(62)的槽部(624)内而成形的,进而,在发泡树脂基材(31)、树脂肋(32)的背面侧定位与该树脂肋(32)分开独立地成形的安装部件即其他部件(50),该其他部件(50)的末端部分(50a)被层叠构造体(30)的周缘末端的卷入材料(35)卷入支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层叠构造体(30)的卷入材料(35)除了卷入支承其他部件(50)的末端部分(50a)以外,还一体地熔接固定在插通在其他部件(50)的凸起孔(51)中的熔接用凸起(34a)的前端面和其他部件(50)的侧面上。
3、一种汽车用内饰部件的制造方法,是在整体或一部分中采用层叠构造体(30)而成的汽车用内饰部件(20)的制造方法,所述层叠构造体(30)具备成形为需要的形状、轻量且具有保形性的发泡树脂基材(31)、一体化在该发泡树脂基材(31)的背面上的规定图案形状的树脂肋(32),其特征在于,
附加有以下的工序:上述层叠构造体(30)在将作为发泡树脂基材(31)的坯材的发泡树脂片(S)加热软化处理后,投入到成形金属模(61、62)内,通过成形金属模(61、62)的合模,将发泡树脂基材(31)压力成形为需要的形状,并且在上述成形金属模(61、62)的合模后,将熔融树脂(M)注射填充到成形下模(62)的槽部(624)内,在发泡树脂基材(31)的背面侧一体化而成形规定图案形状的树脂肋(32),然后,将层叠构造体(30)从成形金属模(61、62)脱模后,将与该树脂肋(32)分开独立地成形的安装部件即其他部件(50)定位在层叠构造体(30)的背面侧,将在树脂肋(32)上一体化的熔接用凸起(34)插入到其他部件(50)的凸起孔(51)中之后,通过将熔接用凸起(34)敛缝加工,将其他部件(50)一体化在发泡树脂基材(31)及树脂肋(32)的背面侧规定位置上,接着,将设定在层叠构造体(30)的周缘末端部的卷入材料(35)的背面侧通过末端处理装置(80)的加热夹具(82)加热软化处理后,通过末端处理装置(80)的卷入机构部(83)的进退操作将卷入材料(35)弯折操作以便将其他部件(50)的末端部分(50a)包入,从而将其他部件(50)的末端部分(50a)末端处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用内饰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定在层叠构造体(30)的周缘末端的卷入材料(35)的末端处理工序中,其他部件(50)的末端部分(50a)从层叠构造体(30)的背面向垂直方向配置,将卷入材料(35)弯折操作90°,从而熔接固定在其他部件(50)上,并且将熔接用凸起(34a)的前端面与其他部件(50)的侧面两者与卷入材料(35)一体地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西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河西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395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用双级中冷系统
- 下一篇:矿用高压水射流防突增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