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光板件的制造方法及其使用的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75235.9 | 申请日: | 2008-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3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江俊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俊慧 |
主分类号: | B29C33/42 | 分类号: | B29C33/42;B29C33/38;B29C33/20;B29C39/26;B29C39/02;B29C39/38;B24C11/00;B24C1/00;B29L11/00;B29K3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板 制造 方法 及其 使用 模具 | ||
1.一种制造导光板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上模,其是玻璃材制成,并具有一下表面;
一下模,其是玻璃材制成,并具有一上表面,且所述的上模的下表面与下模的上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凭借喷砂技术加工有预设图样;
一弹性元件,其是位于所述的上、下模间,所述的弹性元件与所述的上模的下表面与所述的下模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一封闭空间,供注入浆料;
一固定元件,其是用来将所述的弹性元件固定在所述的上模与所述的下模之间;
一夹持元件,其是夹持所述的上模以及所述的下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导光板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元件的材质是合成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导光板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元件是数条固定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导光板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元件是数个G形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导光板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砂技术使用的砂材是氧化铝、玻璃珠、碳化硅、金刚砂、钢珠、铜珠、陶瓷砂、铝砂、钢砾、塑胶砂和核桃砂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导光板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砂技术是利用高速喷射粒子,碰撞预加工的一表面,如此以改良所述的表面特性,且利用不同的喷砂砂径、喷砂种类、喷砂时间以及喷砂力道控制所撞击加工表面的深度。
7.一种制造导光板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上模,其是玻璃材制成,并具有一下表面;
一下模,其是玻璃材制成,并具有一上表面,且所述的上模的下表面与下模的上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有预设图样,所述的预设图样是由一具图样的胶膜粘贴在所述的玻璃模具上形成;
一弹性元件,其是位于所述的上、下模间,所述的弹性元件与所述的上模的下表面与所述的下模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一封闭空间,供注入浆料;
一固定元件,其是用来将所述的弹性元件固定在所述的上模与所述的下模之间;
一夹持元件,其是夹持所述的上模以及所述的下模。
8.一种制造导光板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上模,其是玻璃材制成,并具有一下表面;
一下模,其是玻璃材制成,并具有一上表面,且所述的上模的下表面与下模的上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有预设图样,所述的预设图样是由一具图样的金属薄板,贴附在所述的玻璃模具上形成;
一弹性元件,其是位于所述的上、下模间,所述的弹性元件与所述的上模的下表面与所述的下模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一封闭空间,供注入浆料;
一固定元件,其是用来将所述的弹性元件固定在所述的上模与所述的下模之间;
一夹持元件,其是夹持所述的上模以及所述的下模。
9.一种导光板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调和浆料;
模具加工,所述的模具是包含一上模、一下模、一弹性元件、一固定元件、一夹持元件,所述的上模、以及所述的下模是由玻璃材制成,且所述的上模的下表面以及所述的下模的上表面至少其中之一凭借喷砂技术加工有预设图样;
模具组装,其是利用所述的固定元件定位所述的弹性元件在所述的下模的上表面,所述的弹性元件位于所述的上、下模间,且与所述的上模的下表面与所述的下模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一封闭空间;
灌入浆料,其是灌注浆料在所述的封闭空间;
固化反应;
聚合反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导光板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浆料至少包括50%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预聚合成粘稠液并添加起始剂所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导光板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和浆料步骤,进一步包含一利用真空压力过滤浆料杂质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导光板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模具包含一弹性元件,且所述的弹性元件是合成树脂。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导光板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包含一固定元件,且所述的固定元件是数条固定线。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导光板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包含一夹持元件,且所述的夹持元件是数个G形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俊慧,未经江俊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523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港口机械座孔修复专用工具
- 下一篇:转台焊接系统预变形高效液压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