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声音处理系统、声音处理程序以及声音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76182.2 | 申请日: | 200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4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布社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G06F17/28 | 分类号: | G06F17/28;G10L13/08;G10L2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丽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声音 处理 系统 程序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以源语言形式输入的声音数据变换成目的语言而进行声音输出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际间的交流繁盛,多语言交流的必要性增加,从而为了实现多语言交流而需要多语言通译。作为实现多语言交流的手段,伴随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提高和大容量数据库利用,声音识别技术以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特别是针对文本的机械翻译技术的高速化以及高精度化等得到了进步。进而,声音合成技术的高品质化得到了进步,可以实现利用这些技术的多语言的声音翻译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声音翻译装置中,公开出如下的技术:为了提高翻译的正确性,根据重要语句规则抽取条件,可以判定所输入的源语言信息的重要部分,根据判定结果设定翻译精度。并且根据所设定的精度,将源语言信息翻译成以目的语言记述的对译语言信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在声音翻译系统中,公开出如下的技术:为了提高声音质量,从源语言的输入声音抽取说话者的音质特征,测量与目的语言声音的类似性,根据所得到的声质类似性测量结果,合成出与源语言声音的声质比较类似的目的语言声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专利公开2005-1417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公开2004-355118号公报
专利文献3:专利公开2006-330298号公报
另外,上述的以往技术是通过测量所输入的源语言的声音的音质,并控制目的语言的声音合成部而实现的。另外,根据输入源语言的重要度的判定结果而翻译成目的语言。但是,在以往的声音翻译系统中,不存在自动地变换声音的韵律特征的技术,并且未利用输入输出声音的韵律特征模式与标准的韵律特征模式的差分信息,所以不能得到充分的精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声音翻译系统,利用所输入的源语言声音的韵律特征,并以更高的正确性且更自然的目的语言进行输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代表性的一个方式的声音翻译系统接受基于第1语言的源声音的输入,将上述输入的内容翻译成第2语言而以声音形式输出,具备:输入处理部,接受上述源声音的输入,根据上述源声音生成作为基于上述第1语言的文本的源语言文本以及上述源声音的韵律信息;翻译部,生成将上述源语言文本从上述第1语言翻译成上述第2语言的对译文;韵律变换信息,包括上述第1语言的韵律信息以及上述第2语言的韵律信息的对应关系;韵律特征变换部,根据上述韵律变换信息,将上述源声音的韵律信息变换成上述输出的声音的韵律信息;以及声音合成部,利用根据上述输出的声音的韵律信息合成的声音,输出上述对译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可以输出基于所输入的第1语言(源语言)的声音的韵律信息的第2语言(目的语言)的声音。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声音翻译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各结构的处理的关系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声音翻译处理的整体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输入处理部的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韵律特征变换部的结构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韵律变换数据库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韵律特征变换部的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声音翻译装置的包括输入部以及输出部的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声音翻译装置的输入输出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标号说明
1 声音翻译装置
2 处理器
3 主存储器
4 存储部
5 输入部
6 输出部
10 输入处理部
20 翻译部
30 韵律特征变换部
40 韵律变换数据库
50 声音合成部
60 语言标准韵律集
110 声音特征抽取部
120 声音识别部
130 语言解析部
140 选择结果对象显示修正单元
150 特征变更修正部
160 语言修正变更部
310 韵律特征差分测量部
320 目的语言韵律特征生成部
330 差分变换部
340 源语言标准韵律集
350 目的语言标准韵律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61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