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穿反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81560.6 | 申请日: | 200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8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许时嘉;林祥麟;林敬桓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62 | 分类号: | G02F1/1362;G02F1/1335;H01L27/12;H01L21/8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式 液晶显示 面板 像素 结构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半穿反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尤指一种使用非晶硅(amorphous silicon)薄膜晶体管且具有单液晶间隙的像素结构,以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依据照明光的来源不同,可区分为穿透式、反射式、及半穿反式等三种。穿透式液晶显示器通常具有用来产生光线的背光源,且背光源所产生的光线会通过液晶面板而让使用者观看到液晶显示器的画面显示。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则于内部设置反射电极,并通过反射电极将由显示面进入液晶显示面板的环境光反射,而被反射的光线会再穿过液晶面板,使得观看者观看到液晶显示器的画面显示。半穿反液晶显示器则是同时具有穿透模式及反射模式的液晶显示器,也就是说,液晶面板的各像素区域均包含有穿透区域与反射区域,其中穿透区域是使用背光源,而反射区域则是使用环境光作为光源。
已知半穿反式液晶显示面板可进一步区分成单液晶间隙型(single cellgap)与双液晶间隙型(dual cell gap)。单液晶间隙型半穿反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反射区域与穿透区域具有相同的液晶间隙,然而由于反射区域的环境光与穿透区域的背光源两者光程差不同,因此造成反射区域与穿透区域的伽玛曲线(Gamma curve)不同,而无法兼顾反射模式与穿透模式的最佳光学效果。不同于单液晶间隙型半穿反式液晶显示面板,双液晶间隙型半穿反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反射区域的液晶间隙约为穿透区域的液晶间隙的一半,藉此使反射区域的环境光与穿透区域的背光源的光程差相同,在此状况下可使反射区域与穿透区域具有一致的伽玛曲线。然而,由于双液晶间隙型半穿反式液晶显示面板必须利用额外工艺于反射区域设置凸块(bump)调整液晶间隙,因此会增加工艺复杂度,且生产成本也会相对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半穿反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以降低生产成本、简化工艺复杂度并兼顾反射区域与穿透区域的光学效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半穿反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其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层金属图案、第一介电层、第二层金属图案、第二介电层、反射电极以及穿透电极。第一基板包括反射区域与穿透区域。第一层金属图案设置于第一基板上,其包括栅极电极、第一金属电极、第二金属电极与第三金属电极,其中栅极电极位于反射区域内;第一金属电极位于反射区域内且具有第一电压;第二金属电极位于反射区域内且具有第二电压;第三金属电极位于反射区域内。第一介电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一层金属图案上。第二层金属图案设置于第一介电层上,其包括源极电极与漏极电极、漏极电极、第四金属电极与第五金属电极。源极电极与漏极电极位于反射区域内且分别对应栅极电极的两侧。延伸电极与漏极电极电连接并延伸至部分穿透区域。第四金属电极位于反射区域内,且第四金属电极电连接至漏极电极与第三金属电极,其中第四金属电极与第一金属电极部分重迭并形成存储电容。第五金属电极位于反射区域内且为浮置,其中第五金属电极与第三金属电极部分重迭,并形成感应电容,且第五金属电极与第二金属电极部分重迭并形成调整电容。第二介电层设置于第一介电层与第二层金属图案上。反射电极设置于第二介电层上且位于反射区域内,且反射电极与第五金属电极电连接。穿透电极设置于第二介电层上,且位于穿透区域内并与延伸电极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15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