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明属性的离散余弦转换压缩图数据的解压缩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82952.4 | 申请日: | 200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4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石志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阳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1/02 | 分类号: | H04N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孙向民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 属性 离散 余弦 转换 压缩 数据 解压缩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具有透明属性的离散余弦转换压缩图数据的解压缩系统, 包含:
存储器,用于储存压缩图数据及与该压缩图数据对应的压缩遮罩 数据;
存储器控制装置,用于执行对该存储器的存取动作;
控制器,耦合至该存储器控制装置,用于由该存储器读出该压缩 图数据及该压缩遮罩数据;
第一解压缩装置,连接至该控制器,以对该压缩图数据进行解压 缩,进而产生第一色彩空间影像信号;
色彩空间转换装置,耦合至该解压缩装置,以将该第一色彩空间 影像信号转换成第二色彩空间影像信号;
特定颜色信号储存装置,用于储存多组特定颜色信号,该特定颜 色信号代表多种透明属性;
第二解压缩装置,连接至该控制器,用于对该压缩遮罩数据进行 解压缩,进而产生选择信号;以及
第一多工器,连接至该控制器、该色彩空间转换装置、该特定颜 色信号储存装置和该第二解压缩装置,用于依据该选择信号,将该第 二色彩空间影像信号或该特定颜色信号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压缩系统,进一步包含:
先进先出缓冲装置,连接至该第一解压缩装置及该色彩空间转换 装置,用于暂存该第一色彩空间影像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压缩系统,进一步包含:
第二多工器,连接至该存储器控制装置及该控制器,以在该第二 多工器及该存储器控制装置形成总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解压缩系统,其中,该总线可为先进微处 理器总线,该解压缩系统进一步包含:
总线控制装置,连至该第二多工器,用于控制该控制器经由该先 进微处理器总线存取该存储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解压缩系统,其中,该压缩图数据使用非 无损压缩方法进行压缩,该压缩遮罩数据使用无损压缩方法进行压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解压缩系统,其中,该非无损压缩方法为 离散余弦转换压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解压缩系统,其中,该无损压缩方法为二 阶段字流长度编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解压缩系统,其中,该第一色彩空间影像 信号为YUV影像信号该第二色彩空间影像信号及该特定颜色信号为 RGB影像信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压缩系统,其中,该压缩遮罩数据为透 明遮罩信息,且该特定颜色信号对应透明属性,当像素的透明遮罩信 息显示该像素是透明时,其对应的该选择信号为高电位,以使该第一 多工器将该特定颜色信号输出,当像素的透明遮罩信息显示该像素非 透明时,其对应的该选择信号为低电位,以使该第一多工器将该第二 色彩空间影像信号输出。
10.一种具有透明属性的离散余弦转换压缩图数据的解压缩方法, 包含步骤:
(A)由存储器读出压缩图数据及与该压缩图数据对应的压缩遮罩 数据;
(B)对该压缩图数据进行解压缩,进而产生第一色彩空间影像信 号;
(C)将该第一色彩空间影像信号转换成第二色彩空间影像信号;
(D)对该压缩遮罩数据进行解压缩,进而产生选择信号;以及
(E)依据该选择信号,进而选择该第二色彩空间影像信号或特定 颜色信号输出,其中该特定颜色信号代表不同程度的透明属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解压缩方法,其中,该压缩图数据使用 非无损压缩方法进行压缩,该压缩遮罩数据使用无损压缩方法进行压 缩。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解压缩方法,其中,该无损压缩方法为 为二阶段字流长度编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解压缩方法,其中,该第一色彩空间影 像信号为YUV影像信号,该第二色彩空间影像信号及该特定颜色信号 为RGB影像信号。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解压缩方法,其中,该压缩遮罩数据为 透明遮罩信息,当像素的透明遮罩信息显示该像素是透明时,其对应 的该选择信号为高电位,以将该特定颜色信号输出,当像素的透明遮 罩信息显示该像素非透明时,其对应的该选择信号为低电位,以将该 第二色彩空间影像信号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阳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凌阳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295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