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急停信号产生系统及其工程机械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84057.6 | 申请日: | 2008-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1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周翔;郭立;姚高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06 | 分类号: | G05B19/4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沈 泳;逯长明 |
地址: | 410100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机械设备 信号 产生 系统 及其 工程机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急停信号产生系统。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使用该急停信号产生系统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在机床或者工程机械等机械设备中,一般都设置有急停信号。该信号在紧急时刻发出,可控制机械设备立刻进行停止运行等紧急处理。
在采用微机系统控制的机械设备中,急停信号一般由控制CPU或者急停信息监测单元发出。当监测到有异常情况发生,如电源电压跌落,通信信号中断等,就产生急停信号,紧急停止整个控制系统以及进行其他紧急处理,避免对机械设备造成损害。
急停信号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如通过通信线给出急停信号以便其他控制器进行判别,或者直接利用输出端口来指示或驱动其他开关装置进行急停处理。但归根结底,在上述采用微机系统控制的机械设备中,急停信号的正确给出,必须依赖于控制控制CPU或急停信息监测单元的正常运行。在当控制CPU或者急停信息监测单元损坏而不能正常运行,甚至完全失效时,就无法保证正确给出急停信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急停信号产生系统,这种系统在控制CPU或急停信息监测单元损坏时,能够及时发现这一情况,并产生急停信息,避免由于控制CPU或者急停信息监测单元损坏而无法产生急停信号而损害机械设备。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机械设备的急停信号产生系统,包括,
控制CPU或急停信息监测单元,用于接收来自该机械设备各个位置的各种急停检测信息,并在获得某个急停检测信息后,进行急停处理;所述急停处理包括通过与该控制CPU或急停信息监测单元连接的通信线向其他控制器发送急停信号,和/或通过急停信号输出端输出急停信号;所述控制CPU或急停信息监测单元具有清零信号输出端,当该控制CPU或急停信息监测单 元正常运行时,每隔一个清零信号间隔时间S,就会从清零信号输出端输出一个清零信号;
第一计时单元,该第一计时单元为计时时间设置为预定的计时极限时间T的计时器,在计时到达该计时极限时间T后,就会立刻通过其输出端产生CPU失效信号;该第一计时单元的清零端连接所述控制CPU或急停信息监测单元的清零信号输出端;所述计时极限时间T小于清零信号间隔时间S;
急停信号产生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控制CPU或急停信息监测单元输出的急停信号,以及所述第一计时单元输出的CPU失效信号,并在接收到其中任何一个信号时,向外输出急停信号。
优选的,还具有第二计时单元,该第二计时单元为计时时间设置为预定的复位信号计时时间M的计时器;其清零端连接所述控制CPU或急停信息监测单元的清零信号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控制CPU或急停信息监测单元的复位端;所述复位信号计时时间M短于所述第一计时单元的计时极限时间T而长于所述清零信号间隔时间S。
优选的,所述控制CPU或急停信息监测单元在被复位后,如果能够正常启动,则会在重新启动后立刻通过清零信号输出端输出清零信号。
优选的,所述急停信号为电平或者开关形式。
优选的,所述第一计时单元的计时极限时间T要长于复位信号计时时间M和控制CPU或急停信息监测单元重新启动所需时间的和。
本发明提供的急停系统设置了专门的第一计时单元,该第一计时单元预设一个计时极限时间T,并接收来自控制CPU或者急停信息监测单元发出的清零信号。正常情况下,该清零信号隔一清零信息间隔时间S发出一次,使该第一计时单元清零,其计时重新开始。由于所述清零信息间隔时间S较所述计时极限时间T短,所以该第一计时单元在计时达到计时极限时间T之前就会被清零。如果控制CPU或者急停信息监测单元出现故障,则其将不能及时发出清零信号,就会使所述第一计时单元计时到预设的计时极限时间T,该第一计时单元在计时达到计时极限时间T后,立即发出CPU失效信号,表明CPU或急停信息监测单元失效,急停信号产生单元据此发出急停信号。通过上述措施,可及时侦知控制CPU或者急停信息监测单元是否正常运行,并 及时处理,这样也就不会产生现有技术下,由于控制CPU或者急停信息监测单元故障而不能正确产生急停信号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40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