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座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84114.0 | 申请日: | 200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8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前田康幸;本间秀树;森川雄一郎;川目和则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J1/12 | 分类号: | B62J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党晓林;李艳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沿前后方向较长且使用在交通工具中的车辆座椅结构。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机动两轮车或小型船舶等的车辆座椅,采用用于提高该 座椅刚性的座椅结构。例如,使座椅的底板形成为沿前后方向推进的波 浪形状(具有多个凹凸的形状),并且,通过设置沿前后延伸的多条加强 肋,以提高座椅的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的强度(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380222号公报
由于在车辆座椅中沿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作用弯曲力,因此,使用 如专利文献1那样的凹凸和加强肋是有效的方法,但在沿前后较长的座 椅的情况下,当使用多条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肋时,其重量就会增加, 并非上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完成的,提供既轻量又可确保高刚性的 车辆座椅结构。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辆座椅结构沿车辆前后方向较长且用 于增强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底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上形成突起部, 该突起部朝向所述座椅的下侧或上侧突出,并且以在所述座椅的前后方 向和宽度方向具有角度的方式延伸,根据该结构,通过突起部就可克服 沿车辆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双方的弯曲力,同时,与使2个增强结构沿 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双方延伸的情况相比,可减少使用材料;
所述突起部由凹部和形成为大致菱形形状的凸部构成,根据该结构, 可以克服车辆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双方的弯曲力,并且,可以进一步减 少使用材料;
上述底板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或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至少 包含所述凸部,根据该结构,无论取哪个截面,都可以通过凸部来提高 刚性。
本发明的另一种车辆座椅结构,其用于增强沿车辆前后方向较长的 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底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上形成突起部,该突 起部朝向所述座椅的下侧或上侧突出,并且以在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和 宽度方向具有角度的方式延伸,根据该结构,通过突起部就可克服沿车 辆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双方的弯曲力,同时,与使2个增强结构沿前后 方向和宽度方向双方延伸的情况相比,可减少使用材料;
所述突起部设有多个,并且以各突起部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的方式 隔开间隔进行配置,根据该结构,通过多个突起部就可以进一步克服弯 曲力;
所述突起部由凸部和凹部构成,根据该结构,可以克服车辆前后方 向和宽度方向双方的弯曲力,并且,可以进一步减少使用材料;
上述底板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或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至少 包含所述凸部,根据该结构,无论取哪个截面,都可以通过凸部来提高 刚性;
当在乘坐车辆的状态下从上方观察时,所述突起部从前方朝向后方 靠左边倾斜,根据该结构,当驾驶员下车时,驾驶员偏移到左侧并用脚 着地的一系列的动作使身体重心发生移动的情况下,就使重心的移动线 与突起部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
此外,也可以在所述底板上具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加强肋,使所述 突起部的端部或凸部的端部连接到该加强肋上。
根据该结构,不必使用多条加强肋,就可以提高座椅底板的刚性。
上述车辆是机动两轮车,形成所述凸部的范围比头盔缓冲部的后端 靠后侧。
本发明所述的车辆座椅结构,由于在所述底板上形成突起部,该突 起部朝向所述座椅的下侧或上侧突出,并且以在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和 宽度方向具有角度的方式延伸,因此,可以提高车辆前后方向和宽度方 向双方的弯曲刚性,可以承受由驾驶员等的体重或行驶中的惯性力等对 座椅作用的载荷。此外,由于可以用1个突起部承受作用在车辆前后方 向和车辆宽度方向双方的载荷,因此,与沿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宽度方 向双方延伸设置2个增强结构的情况相比,就可使突出到底板下侧的突 起部的体积变小,从而可以减少为成型突起部所使用的材料。
此外,由于所述突起部设有多个,并且以各突起部的延伸方向相互 平行的方式隔开间隔进行配置,因此,通过多个突起部,可以提高车辆 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双方的弯曲刚性。因此,可以承受作用在座椅上的 更大的载荷。
进而,由于上述底板也可以如下形成,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或 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至少包含所述突起部,因此,无论取任意哪个 截面,都可以通过突起部来提高刚性,从而可以确保座椅的整体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41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