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87150.2 | 申请日: | 200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4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柳泽昌;石毛信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G02F1/134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茂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1.一种显示装置,具有:形成有多条扫描线、与上述多条扫描 线交叉的多条图像信号线、以及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和形成在上述 显示区域的外侧的端子组,
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端子组具有分别包含向上述多条扫描线和上述多条图像信 号线中的任意一条线提供信号的端子布线的一部分的多个端子,
上述多个端子的每个端子由第一部分和在上述端子布线的延伸 方向上与上述第一部分邻接的第二部分构成,
上述第一部分具有形成在位于上述端子布线之上的绝缘膜上的 接触孔、和覆盖上述接触孔而连接在上述端子布线上的透明导电膜,
上述第二部分具有上述透明导电膜,不具有上述接触孔,
上述端子布线在上述第一部分的宽度大于其在上述第二部分的 宽度
与上述一个端子的上述端子布线邻接的其他端子的上述端子布 线,在与上述一个端子的上述第一部分邻接的区域,其布线宽度比上 述一个端子的上述端子布线的第一部分的宽度窄,并且弯曲成远离上 述一个端子的上述第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在IC驱动器上的一个凸起与上述一个端子的上述第一部分 和上述第二部分两方重叠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端子组具有:上述第一部分配置在比上述第二部分更靠上述 显示区域一侧的端子;和上述第二部分配置在比上述第一部分更靠上 述显示区域一侧的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个上述端子的上述端子布线和与上述端子布线邻接的上 述其他端子的上述端子布线形成在同一层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区域的上述多个像素的各个像素具有薄膜晶体管,
上述端子布线由与上述显示区域中的上述薄膜晶体管的栅电极 同一层且材料相同的栅极金属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 于:
上述端子的上述透明导电膜在上述第一部分的宽度大于其在上 述第二部分的宽度。
7.一种显示装置,具有:形成有多条扫描线、与上述多条扫描 线交叉的多条图像信号线、以及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形成在上述显 示区域的外侧的端子组;与上述端子组相连接的检查用薄膜晶体管; 以及检查用布线,
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端子组具有分别包含向上述多条扫描线和上述多条图像信 号线中的任意一条线提供信号的端子布线的一部分的多个端子,
上述多个端子的每一个端子由第一部分和在上述端子布线的延 伸方向上与上述第一部分邻接的第二部分构成,
上述端子布线具有第一端子布线和形成在与上述第一端子布线 不同的层上的第二端子布线,
上述第一部分具有:形成在位于上述第一端子布线之上的绝缘膜 上的第一接触孔;形成在位于上述第二端子布线之上的绝缘膜上的第 二接触孔;以及覆盖上述第一接触孔和上述第二接触孔而连接着上述 第一端子布线和上述第二端子布线的透明导电膜,
上述第二部分具有上述透明导电膜,不具有上述第一接触孔和上 述第二接触孔中的任意一个,
上述端子布线在上述第一部分的宽度大于其在上述第二部分的 宽度,
与上述一个端子的上述端子布线邻接的其他端子的上述端子布 线,在与上述一个端子的上述第一部分邻接的区域,其布线宽度比上 述一个端子的上述端子布线的第一部分的宽度窄,并且弯曲成远离上 述一个端子的上述第一部分,
上述第一端子布线在上述第一部分通过上述第一接触孔、上述第 二接触孔和上述透明导电膜与上述第二端子布线电连接,
上述第二端子布线与上述检查用薄膜晶体管的源/漏电极的一方 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未经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715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电振荡器和制造压电振荡器的方法
- 下一篇:发动机的排气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