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邮件自动回复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87996.6 | 申请日: | 200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1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罗宾斯·乔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8 | 分类号: | H04L12/5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51812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邮件 自动 回复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邮件处理领域,特别关于一种邮件自动回复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邮件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其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然而越来越多的邮件也给人们带来处理上的负担,如垃圾邮件, 广告邮件。
由此,出现了一种邮件过滤语言SIEVE,利用此语言可以对满足用户指定 条件的邮件进行指定的操作,如:删除邮件、将邮件移动到指定的邮箱中、 转发邮件至另一地址等。这些操作既可以由邮件客户端实现也可以由邮件服 务器实现。这一机制为用户减轻了邮件处理上的负担,当邮件接收者不能即 时响应接收到的邮件时,对满足特定条件的邮件进行自动回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邮件自动回复方法、装置与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邮件自动回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发送至 用户的新邮件;获取所述用户的呈现信息;查找与所述用户的呈现信息对应 的邮件自动回复消息;将所述对应的邮件自动回复消息发送给所述邮件的发 送者。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邮件自动回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邮件接收 单元,用于接收发送至用户的新邮件;呈现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用 户的呈现信息;自动回复消息匹配单元,用于查找与所述用户的呈现信息对 应的邮件自动回复消息;自动回复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对应的邮件自 动回复消息发送给所述邮件的发送者。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邮件自动回复系统,所述邮件自动回复系统包 括:邮件服务器;所述邮件服务器,用于为用户的不同呈现信息分别设置自 动回复消息,接收发送至用户的新邮件,获取所述用户的呈现信息,查找与 所述用户的呈现信息对应的邮件自动回复消息,将所述对应的邮件自动回复 消息发送给所述邮件的发送者。
本发明实施例的邮件自动回复方法、装置与系统通过获取用户的呈现信 息,并针对不同的呈现信息分别设置自动回复消息,使自动回复的消息与用 户的呈现信息相关联,当用户的状态改变时,无需重新设置自动回复消息, 为用户提供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邮件自动回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自动回复消息发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邮件自动回复的示意图之一;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邮件自动回复的示意图之二;
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邮件自动回复的示意图之三;
图2d为本发明实施例邮件自动回复的示意图之四;
图2e为本发明实施例邮件自动回复的示意图之五;
图3为邮件自动回复装置进行邮件自动回复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邮件自动回复装置进行邮件自动回复的详细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邮件自动回复系统的信令流程图之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邮件自动回复系统的信令流程图之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邮件自动回复系统的信令流程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邮件自动回复装置10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 实施例的邮件自动回复装置10包括:邮件接收单元101,用于接收发送至用户 的新邮件;呈现信息获取单元102,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呈现信息;自动回复 消息匹配单元103,用于查找与所述用户的呈现信息对应的邮件自动回复消 息;自动回复消息发送单元104,用于将所述对应的邮件自动回复消息发送给 所述邮件的发送者。
可选地,图1的邮件自动回复装置10还包括:自动回复设置单元105,用 于为用户的不同呈现信息分别设置邮件自动回复消息。图1的自动回复设置单 元105,还用于设置邮件自动回复时间间隔,考虑到呈现信息的变化较频繁, 该时间间隔的时间单位可以为时、分甚至秒级。所述自动回复消息发送单元1 04还用于按照所述邮件自动回复时间间隔,将与用户呈现信息对应的邮件自 动回复消息发送给邮件发送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79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