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成及分离哌嗪-2-羧酸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89765.9 | 申请日: | 200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8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力新;黄小毅;杜振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41/04 | 分类号: | C07D241/04;C07D40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 分离 羧酸 方法 | ||
1.一种制备及分离纯化哌嗪-2-羧酸(IV)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CY=-CN,-CONH2,-COOR(-COOR为C2-C10的羧酸酯),-COOH
M=Ca、Mg、Ba
采用2-取代吡嗪(V)为原料,在碱水中进行水解,在钙、镁、钡的碱水体系中加氢还原,通入二氧化碳形成钙、镁、钡的碳酸盐或碳酸氢盐;钙、镁、钡的碳酸氢盐在加热条件转化为碳酸盐,根据钙、镁、钡的碳酸盐与化合物(IV)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异,经过简单分离即可得到化合物(IV)。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发明哌嗪-2-羧酸(IV)的制备及分离纯化主要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式(V)化合物在合适用量的0.06%-30%碱水溶液中于30-120℃碱解得化合物(VI);
2)化合物(VI)在钙、镁、钡的碱水溶液中,0.1-10Mpa的压力下,于30-130℃催化加氢还原,然后通入二氧化碳形成钙、镁、钡的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3)钙、镁、钡的碳酸氢盐在加热回流条件转化为碳酸盐,根据钙、镁、钡的碳酸盐与化合物(IV)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异,经过简单分离即可得到化合物(IV)。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氢还原在水或水与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中进行,所述的有机溶剂为C1-C8的醇或它们的任意组合;优选为下列之一或一种以上与水的任意组合: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最优选为水,所述溶剂总用量按每1g式(VI)化合物计算为1~10ml。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还原反应中的碱为钙、镁、钡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任意组合;化合物(VI)与碱用量摩尔比为1∶0.5-5。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还原温度选用30-130℃。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还原压力为0.1-10Mpa。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氢还原中催化剂选用氢氧化钯碳、钯碳中的一种或二者的任意组合,催化剂用量为化合物(VI)或(VII)的质量的1-10%。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氢还原温度优选50℃,加氢还原压力优选2Mpa,催化剂用量优选3-5%,加氢还原反应中的碱优选氢氧化钙,化合物(VI)与碱用量摩尔比优选1∶0.5,催化剂优选钯碳。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氢还原反应完毕后过滤回收钯碳,在滤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形成钙、镁、钡的碳酸盐或碳酸氢盐;钙、镁、钡的碳酸氢盐在加热条件转化为碳酸盐,根据钙、镁、钡的碳酸盐与化合物(IV)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异,过滤除去固体,滤液蒸除水,加入有机溶剂析出得到产物(IV)哌嗪-2-羧酸。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合物(IV)也可从2-取代吡嗪(V)起,水解后不经分离,再加氢还原,然后通入二氧化碳形成钙、镁、钡的碳酸盐或碳酸氢盐;钙、镁、钡的碳酸氢盐在加热条件转化为碳酸盐,根据钙、镁、钡的碳酸盐与化合物(IV)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异,经过简单分离得到化合物(IV),整个过程不经分离,采用“一锅法”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976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