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苎麻骨培育平菇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197749.4 申请日: 2008-11-20
公开(公告)号: CN101411288A 公开(公告)日: 2009-04-22
发明(设计)人: 曾庆福;崔永明;陈悟;陈洪高;王军;潘飞;陈海英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科技学院
主分类号: A01G1/04 分类号: A01G1/04;C05G3/00
代理公司: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守仁
地址: 430073湖北省武***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利用 苎麻 培育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苎麻骨培育平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平菇肉质肥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称为“山珍”和“植物肉”等美名。研究表明,平菇中含有的平菇素和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对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可预防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市场前景广阔。

现有技术中,培育平菇的方法很多,如中国专利90108346.1(CN1060573A)、92106589.2(CN1080463A)、91108444.4(CN1061318A)、92106439.X(CN1076328A)等,均包括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发菌、出菇、分茬采收及管理等步骤,多采用棉籽壳、玉米芯等原料为基质,随着平菇市场销售量急剧增加,棉籽壳等资源日渐紧张,培育成本急剧上涨,从而导致价格直线上升,使得培育效益大幅下滑,并因原料的供不应求,制约了平菇生产的顺利发展。

苎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纤维作物,有“中国草”之称。我国苎麻常年种植面积20万公顷左右,而占生物学产量60%左右的麻骨除少部分用于压制纤维板或连皮带杆制浆造纸外,大部分麻骨被当作柴烧或废弃,生物利用率很低,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苎麻骨培育平菇的方法,目的是充分利用苎麻骨,使之成为培育平菇的优质原料,实现变废为宝,同时解决苎麻骨还田难、焚烧苎麻骨污染空气、浪费资源等棘手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包括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发菌、出菇、分茬采收步骤。

(1)培养基的制备:

配料:按质量计,称取苎麻骨粉78~83%、麦麸15~20%、石膏粉1%和过磷酸钙1%,并将其混合,得混合物;苎麻骨粉是一种将苎麻骨通过粉碎后呈3~7毫米长的短杆状的原料;

装袋:将混合物加水和搅拌均匀后装袋,袋装物质的含水率为62~65%;

灭菌:将袋装物质用高温高压灭菌2小时,或高温常压灭菌12小时后,得培养基。

(2)接种:将培养基降温冷却至30℃以下接种平菇。

(3)发菌:将接种平菇后的培养基置于温度22~28℃、空气相对湿度70~80%条件下培育18~20天,使菌丝长满袋。

(4)出菇:此后降低环境温度为12℃~18℃、增加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继续培育5~7天,使其长出平菇。

(5)分茬采收:根据平菇的生长情况,即菇蕾生长至伞盖充分展开,菌盖不卷边时采收。

在上述步骤(1)所述装袋过程中,可使用聚丙烯袋或聚乙烯袋。

本发明提供的利用苎麻骨培育平菇的方法是一种新方法,其将无用的苎麻骨作为培育平菇的优质原料,产生的菌块废料又可作为苎麻种植的肥料,拓宽了培育原料的来源渠道,最大程度的利用了苎麻资源,避免了现有技术条件下苎麻骨的浪费,即可缓解苎麻产业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又适应循环经济、可持续经济的发展要求,是一种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的环保清洁新技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有以下优势:

其一.周期短:用苎麻骨作为平菇的营养基质,能增加通透性,养分分解迅速,菌丝生长发育快,出菇时间只需25~27天,与传统的棉籽壳培育相比缩短了6~8天。

其二.育菇成本低:利用苎麻骨培育平菇,较之用棉籽壳原料节约成本约80%,较之玉米芯原料成本低60%左右。

其三.变废为宝:利用苎麻骨培育平菇,一潮菇的生物利用率为75%以上,总生物学效率一般在130%左右,与棉籽壳原料基质相当,较之玉米芯原料基质高约30%。

其四.除了具有就地取材,变废为宝,育菇成本低,周期短等诸多优点外,还能解决苎麻骨还田难、焚烧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等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案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实施例中未详加说明的步骤均按本领域平菇培育的现有技术。

实施例1:

称取粉碎至3毫米~7毫米长的苎麻骨100kg,麦麸25.6kg,过磷酸钙1.28kg,石膏粉1.28kg,将上述各组份混合加水拌匀,使拌匀后的基质含水率达到62%,即得平菇培育基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学院,未经武汉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77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