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Ⅱ型拟除虫菊酯类通用半抗原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197900.4 申请日: 2008-11-25
公开(公告)号: CN101407475A 公开(公告)日: 2009-04-15
发明(设计)人: 李培武;张奇;张文;谢立华;丁小霞;姜俊;陈小媚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C255/38 分类号: C07C255/38;C07C253/30
代理公司: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胡建平
地址: 430062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除虫菊 通用 半抗原 化合物 及其 合成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选择一种用于农药人工抗原和抗体制备领域的II型拟除虫菊酯类通用半抗原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农药残留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三大类杀虫剂之一,具有杀虫谱广、毒性中等、蓄积性等特点。随着高毒性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农药品种的禁用或限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这类农药残留问题也日益显现。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是我国茶叶等农产品出口贸易中最多见的问题。因此,监控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意义重大。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特别是快速检测技术是对农药残留进行监控的有效手段。免疫分析技术是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的热点,其研究流程分为(1)农药半抗原设计与合成,(2)农药人工抗原制备,(3)农药抗体制备,(4)农药残留免疫分析方法建立、应用评价等四个部分。可见,农药半抗原设计与合成是农药残留免疫分析技术研究的源头和基础。

目前研究者们已经对农药半抗原合理设计有一些公认的一般规则,刘毅华等人在2007年第3期《农药学学报》上作了较为详细的总结,内容主要包括:(1)半抗原结构中应含有全部或者大部分农药结构,一类农药通用半抗原结构中应含有这类农药的全部或者大部分共性结构,(2)半抗原结构上含有一个可与载体蛋白发生共价反应的活性基团(如-COOH、-NH2、-COCl、-SCN等),(3)半抗原通常还含有一条3-6个碳原子长度的连接臂。

根据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杀虫机理的差异,该类农药通常被学者们划分为两类,即I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和II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I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不含有氰基,其结构通式如下:

可见,R基团以外的不带氰基的酯和二苯氧基结构为I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共性结构。这类农药品种主要有氯菊酯、苯醚菊酯、戊菊酯等。II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含有氰基,其结构通式如下:

可见,R基团以外的带氰基的酯和二苯氧基结构为II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共性结构。这类农药品种主要有溴氰菊酯、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氰戊菊酯等。II型拟除虫菊酯类半抗原化合物与合成方法已有一些报道,但这些半抗原通常合成步骤较多或合成条件苛刻,如1998年澳大利亚John H.Skerritt研究组报道的半抗原需要经过4步反应合成,2005年美国Bruce D Hammock教授研究组报道的半抗原需要经过条件苛刻的2步反应合成,2008年我国朱国念等人发明专利中公开的半抗原需要经过5步反应合成。已经报道的这些II型拟除虫菊酯类通用半抗原结构上的共同点是:都具有一个-COOH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II型拟除虫菊酯类通用半抗原化合物及其简便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半抗原化合物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的II型拟除虫菊酯类通用半抗原化合物为α-氰基(3-苯氧基苯基)甲基-4-氯-4-羰基丁酸酯,其化学结构简式如下:

本发明II型拟除虫菊酯类通用半抗原化合物合成方法技术方案为:

以α-氰基间苯氧基苯甲醇和丁二酰氯为主要原料,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丁二酰氯溶解在二氯甲烷中,配成浓度为0.5~3mol/L的溶液,待冷却至-10~15℃后加入反应容器中,

2)将α-氰基间苯氧基苯甲醇溶解在二氯甲烷中,配成浓度为0.5~2mol/L的溶液,待冷却至-10~15℃后向反应容器中缓慢滴加,同时加入三乙胺,滴加完后搅拌反应0.5~3小时,反应温度为-10~15℃,反应的原料三乙胺、α-氰基间苯氧基苯甲醇、丁二酰氯的摩尔比为0.5~2∶1∶1~3,也即0.5~2(三乙胺)∶1(α-氰基间苯氧基苯甲醇)∶1~3(丁二酰氯),反应结束后经减压分馏纯化得到淡黄色液体的α-氰基(3-苯氧基苯基)甲基-4-氯-4-羰基丁酸酯,亦即II型拟除虫菊酯类通用半抗原化合物。

本发明的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II型拟除虫菊酯类通用半抗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79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