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纯红霉素A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00378.0 | 申请日: | 2008-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7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朱家文;孙瑛;陈葵;朱晟;徐婕;武斌;纪利俊;吴艳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H17/08 | 分类号: | C07H17/08;C07H1/06;B01D15/34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淑章 |
地址: | 200237***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纯 红霉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纯红霉素A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从粗品红霉素碱(其主要组分为红霉素A和红霉素C)中除去高毒性的红霉素C、获得满足医用标准红霉素A的红霉素A纯化方法。
背景技术
红霉素A为红霉素诸多异构体中一种,因其具有低毒性及高抗菌性,故成为医用红霉素的主要抗菌活性成分。通常,经发酵制得的红霉素(粗品)为包含红霉素多种异构体的混合物,因此,红霉素(粗品)中单一组分的分离纯化倍受关注。
迄今,用于分离纯化红霉素(粗品)的方法有:溶剂萃取法、膜分离法(Chinese JournalofAntibiotics,2003,28(10):597-604;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2003,81(6):640-649)、离子交换法、大孔树脂吸附法(中国抗生素杂志,1991,16(4):266-270;Bioprocess BiosystEng,2003,26:49-55.)和高速逆流色谱制备法(CN101104631)等。
其中溶剂萃取法存在选择性差、溶剂用量大和回收率低等缺点;膜分离技术存在产品易被污染及成本较高等问题;现有的离子交换法及大孔吸附树脂法均为从发酵液或原料液中提取红霉素,尚未涉及红霉素组分的分离研究;高速逆流色谱制备法虽能较好(目标物的收率和纯度均较为理想)获得红霉素的单一组分(如红霉素A、红霉素B或红霉素C),但该方法不适合于规模化商业制备。
鉴于此,提供一种产品纯度及收率高、且适合于规模化商业制备的红霉素的单一组分的分离纯化方法就成为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粗品红霉素碱(其主要组分为红霉素A和红霉素C)中除去高毒性的红霉素C、获得满足医用标准红霉素A、且适合于规模化商业制备的红霉素A纯化方法。
本发明所说的提纯红霉素A的方法,其主要步骤为:以粗品红霉素碱(其所含的主要杂质为红霉素C,含量约8wt%)为原料,将红霉素碱(粗品)经柱层析后得到目标物,其特征在于,
用于所说柱层析的吸附树脂为聚苯乙烯型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
用于所说柱层析的洗脱剂选自:C1~C6的一元脂肪族醇与水的混合液、C2~C6的脂肪族醚与水的混合液、C2~C6脂肪族酯与水的混合液或C3~C6脂肪族酮与水的混合液中一种、二种或二种以上;
所说的柱层析在温度为0℃~55℃的条件下进行。
在本发明中,所用原料(粗品红霉素碱)由:发酵法制备红霉素所得的发酵液经现有技术的初步分离(包括过滤、膜分离、萃取和沉淀等步骤,详见:化工时刊,2007,21(1):59-62.)后得到。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用于所说柱层析的吸附树脂为孔径大于40、表面积大于400m2/g的聚苯乙烯型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如(但不限于):上海华震科技有限公司的HZ—816、HZ—818、HZ—820、HZ—826、美国Rohm-hass公司的Amberlite XAD—16、Amberlite XAD—1600、Amberlite XAD—1180、三菱公司的SEPABEADS SP—825、SEPABEADS SP—850、DIAION HP—20、DIAION HP—21等。
在本发明另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用于所说柱层析的洗脱剂为C1~C6的一元脂肪醇与水的混合液或C2~C6的脂肪酯与水的混合液;更优选的洗脱剂为C1~C3的一元脂肪醇的水溶液或C4~C6的脂肪酯的水溶液;最佳的洗脱剂为浓度为1v/v%乙醇水溶液~100v/v%乙醇、1v/v%~7v/v%醋酸乙酯水溶液或醋酸乙酯。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原料[红霉素碱(粗品)]的加入量(以重量计)为所选用吸附树脂的饱和吸附量(以重量计)的0.2~0.8倍。
在本发明又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为提高产品(红霉素A)的收率,可将若干根分离性能相同层析柱串联使用。在综合考量产品收率、分离效率和制备成本前提下,本发明推荐采用两根分离性能相同层析柱串联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03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USB接口芯片的静电放电保护电路
- 下一篇:射芯机多功能下压气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