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盾构姿态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00604.5 | 申请日: | 200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4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斌;俞靓;姜旭贤;戴建雄;张朝彪;孔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93 | 分类号: | E21D9/093;G01C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信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丹莉 |
地址: | 20181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盾构 姿态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测量技术,特别适用于隧道中盾构前进姿态的工程 测量的方法,是一种隧道盾构姿态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盾构姿态测量包括人工姿态测量和自动姿态测量,人工姿态测量是通过 人工仪器测量安装在盾构机上的固定标尺来推算盾构机的头、尾偏差,自动 姿态测量是一种集测量、仪器仪表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一体,具有对盾 构姿态进行动态测量功能的系统,目前国内主要是日本的演算工房开发的 ROBOTEC自动测量系统和德国开发的VMT自动测量系统,但由于自动测量系 统容易出问题,且不易修复会影响工程进度,所以现在国内盾构机上大多安 装了人工测量系统。
盾构姿态测量是描述盾构机位置与隧道设计轴线相对关系的参数。主要 包括盾构机头部高程偏差、盾构机头部水平偏差、盾构机尾部高程偏差、盾 构机尾部水平偏差四个数值。盾构姿态伴随着隧道推进的全过程,是整个隧 道测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盾构姿态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隧道 工程的质量及隧道的最后贯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盾构姿态测量方法,在保证测量精度的 前提下,简化测量过程,极大的节约了工程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盾构姿态测量方法,其包括 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拼装好的管片上前后设置二个仪器平台,在前仪器平台上放 置一经纬仪,在后仪器平台上放置一棱镜;在盾构机内设置一前尺和一后尺;
步骤二,根据盾构机头、尾部的设计坐标以及前、后尺与盾构机的相对 位置来推算出前、后尺的设计坐标,并计算出棱镜~经纬仪~前尺和棱镜~ 经纬仪~后尺的设计夹角α前、α后;
步骤三,用经纬仪分别测量出棱镜~经纬仪~前尺和棱镜~经纬仪~后 尺的夹角β前、β后;
步骤四,根据前、后尺的设计坐标与经纬仪的坐标计算出前后尺分别到 经纬仪的距离S前、S后;
步骤五,计算前、后尺的平面偏差;
步骤六,根据前、后尺的平面偏差计算出盾构机头、尾部在水平方向上 的平面偏差。
优选地,所述步骤五中前后尺平面偏差的计算公式为:
前尺平面偏差=tan(arctan(Y前尺1/S前)+β前-α前)*S前;
后尺平面偏差=tan(arctan(Y后尺1/S后)+β后-α后)*S后;
其中:Y前尺1为前尺中心到盾构水平中心的垂直距离;
Y后尺1为后尺中心到盾构水平中心的垂直距离,若偏左为负值,若 偏右取正值。
优选地,盾构机转过一γ角后,前、后尺的平面偏差计算公式为:
前尺平面偏差=tan(arctan(Y前尺1/S前)+β前-α前)*S前-tanγ*H前尺1;
后尺平面偏差=tan(arctan(Y后尺1/S后)+β后-α后)*S后-tanγ*H后尺1;
其中:H前尺1为前尺中心到盾构垂直中心的垂直距离;
H后尺1为后尺中心到盾构垂直中心的垂直距离。
优选地,所述步骤六中盾构机头部和尾部的平面偏差计算公式为:
盾首平面偏差=前尺偏差-(后尺偏差-前尺偏差)*X前尺1/(S后-S前);
盾尾平面偏差=后尺偏差-(前尺偏差-后尺偏差)*(L-X后尺1)/(S后-S 前);
其中:L为盾构机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06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