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功能性酸奶及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02070.X | 申请日: | 200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2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翠华;方曙光;吴军勇;宋锦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双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C9/13 | 分类号: | A23C9/13;A23L1/29;A23L1/30;A23L1/076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 伴 |
地址: | 201206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 酸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一种以蜂花粉为发酵辅料的功能性酸奶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蜜蜂采集回巢的花粉称为蜂花粉。工蜂采集花粉后,在形成花粉团的过程中加入了少量的花蜜和舌腺分泌物,所以,其成分与纯花粉略有差异。蜂花粉是许多具有营养价值和药效价值的物质所组成的复杂浓缩物,目前科学家已经证实,蜂花粉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其中包括22种氨基酸、14种维生素和30多种微量元素以及大量的活性蛋白酶、核酸、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它活性物质。花粉富含的蛋白质多以游离氨基酸的形式存在,含量超过牛奶、鸡蛋的5—7倍;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新鲜水果和蔬菜,被称为天然维生素之王。
蜂花粉既是一种极好的天然营养食品,同时也是一种理想的滋补品,并具有一定的医疗作用。蜂花粉对治疗贫血有特殊的疗效,具有抗癌、抗辐射作用,能够降血脂、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对于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有较好的疗效,可强壮身体、延年益寿,有助于恢复体力、健脑益智,对于治疗习惯性便秘、肝病、胃肠病、神经衰弱均有功效。此外,蜂花粉还是口服美容佳品和理想的体重“平衡剂”。
传统的酸奶发酵技术是以乳制品为原料,经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协同发酵制作,传统酸奶制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乳制品。传统酸奶需在2℃~8℃下保藏,正常情况下,活性乳酸菌在0℃~4℃的环境中保存,这时乳酸菌处于“休眠期”,菌体有活性,但繁殖速度较慢;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乳酸菌会快速繁殖、快速死亡,其营养价值也会有所降低。传统酸奶保质期较短,一般为2~3周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营养成分较传统酸奶更为全面、保质期更长的酸奶及其制作方法。
为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性酸奶,包括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酸奶中含有总重量的0.1%-2%蜂花粉;益生菌106~109cfu/ml。
本发明所述的奶液可为脱脂奶、部分脱脂奶或全部脱脂奶。
本发明所述的奶液为牛奶、羊奶、豆奶或用奶粉、乳清粉、稀奶油或其他牛奶组分配制成的还原奶或含奶饮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蜂花粉通过无菌和干燥处理,其含水量小于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蜂花粉为未破壁的蜂花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蜂花粉包括但不限于紫云英花粉、荞麦花粉、菊花粉、油菜花粉、松花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益生菌主要包括:由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等单独或混合组成的菌种。
本发明所述的双歧杆菌包括:青春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adolescentis)、婴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reve)、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和嗜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themophilus)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功能性酸奶还可包含0.03-15%重量比甜味剂、0-0.1%重量比风味物质或0.2-3.0%重量比增稠剂中之一或任何组合。
本发明所述的甜味剂包括蔗糖、阿斯巴甜、安赛蜜以及其它甜味剂等能带来甜味的物质。
本发明所述的风味物质包括:食用香精或香料。
本发明所述的增稠剂为由果胶、明胶、变性淀粉等食品级乳化剂和增稠剂混合而成的粉末状物体。
所述功能性酸奶可为搅拌型、凝固型或饮用型酸奶。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功能性酸奶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准备奶液和蜂花粉;
b)预热、均质、杀菌、冷却;
c)接种、发酵、冷却;
d)充填、即成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杀菌条件为90-95℃、5-10分钟或80-85℃、20-30分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的温度为40-4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双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双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20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