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DMOS晶体管、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03538.7 | 申请日: | 200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0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郑大燮;王东立;陈德艳;陈良成;崔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336 | 分类号: | H01L21/336;H01L21/82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丽 |
地址: | 20121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dmos 晶体管 半导体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LDMOS晶体管、具有LDMOS晶 体管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功率集成电路的发展中,为了将功率开关以及控制电路整合在一起而 开发的单芯片制程,尤其是目前用于制作单片集成电路的横向二次扩散金属 氧化物半导体(lateral double diffusion MOS,LDMOS)制程,为一主流趋势。 LDMOS制程是于半导体基板的表面进行平面扩散(planar diffusion)以便形成 横向的主要电流路径,由于LDMOS是以典型的IC制程所制造,因此控制电路 与LDMOS可以整合在一个单片电源IC上,LDMOS制程采用表面电场缩减 (reduced surface electric field,RESURE)技术与低厚度外延(EPI)或N型阱 区(N-well),可以达到高电压与低导通阻抗的目标。
LDMOS器件为近似于传统FET器件的一种场效应晶体管器件(FET), 皆包括在半导体衬底中形成一对被沟道区域所分隔开来的源/漏极区域,并且 依次于沟道区域上方形成栅电极,然而,LDMOS器件与传统FET器件不同的 是传统的FET器件中的一对源/漏极区域制成与栅电极相对称,而LDMOS器件 中的漏极区域比源极区域更远离栅电极形成,并且漏极区域同时形成于用以 分隔开沟道区域与漏极区域的掺杂阱(具有与漏极区域相同极性)中。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LDMOS集成电路技术,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包括:硅的N-阱112借助边界113来与P-阱111绝缘。P-阱111由上方表面向下延 伸且包括N+区域117,并以117与P-阱112的界面间的距离L110来确定此沟道; N+区域117提供了源极125及漏极130两者的接触区域,随着多晶硅栅极116(在 未清楚示出的栅氧化层下方)正电压VG的施加,电流可由源极125穿过沟道 而流入N+117、P-阱111以及N-阱112,并借助漏极130聚集于N+117;金属接 触窗115将N+区域117与P+区域119予以短路以进行欧姆接触,如此将允许源极 电流通过P-阱111,并且借助散热片(heat sink)予以冷却。大多数的LDMOS 结构建立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其他器件结构的衬底上,在高压应用中,场氧化 区域14的作用是提供绝缘以及通过降低电场密度以改善击穿电压。
在申请号为200510001857.6的中国专利申请中还可以发现更多与上述技 术方案相关的信息。
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一种p-LDMOS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位于半导体衬 底上的深n型掺杂阱201,其中形成有浅沟槽隔离结构202、N-区域203、P- 区域204、源极208和漏极209;位于半导体衬底上的栅介质层205;多晶硅 栅极206以及位于多晶硅栅极206两侧的侧墙207。随着多晶硅栅极206上正 电压VG的施加,电流可由源极208穿过沟道而流入N-区域203、深n型掺 杂阱201、P-区域204,并聚集于漏极209。
在该技术方案中,P-区域204作为漏极209的漂移区,有效沟道长度为图 2中DLL所示,在栅极电压下,P-区域204与P-区域204之间形成反向偏置 的二极管,耗尽区较窄,LDMOS晶体管的耐压程度较低,导致LDMOS晶体 管的I-V特性曲线中会很快出现快回(snapback)现象;而且,形成P-区域 204过程中,若掩膜有偏差,比如P-区域204没有完全包围住浅沟槽隔离结构 202,容易造成阈值电压过高而影响实际使用;同时,形成P-区域204需要单 独进行注入和单独的掩模板,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LDMOS晶体管、带有LDMOS晶体管的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提高LDMOS晶体管的耐压程度和降低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35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