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量子点标记荧光免疫多种抗原同步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04008.4 | 申请日: | 200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1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崔大祥;潘碧峰;高峰;贺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3 | 分类号: | G01N33/53;G01N21/6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量子 标记 荧光 免疫 多种 抗原 同步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检测技术领域的荧光免疫检测方法,具体是一种量子点标记荧光免疫多种抗原同步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量子点(半导体纳米粒子)也叫人造原子,是由一定数量的实际原子组成的聚集体,尺寸小于10nm的半导体化合物,是一类理想的荧光指示剂。利用量子点所具有的超快速的光学非线性响应,(室温)光致发光,及量子点根据原料不同和同一原料粒子大小的不同,可产生不同颜色和不同波长的发射光,可以实现多组分的检测。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2004年Goldman E R等在《AnalyticalChemistry》(Vol.76,No.3,P684-688)发表了用四种发出不同颜色荧光的量子点分别标记抗霍乱毒素、蓖麻毒素、志贺菌毒素1和葡萄球菌肠毒素B的抗体,在同一个微孔板上进行四种毒素的同时分析检测;中国专利“半导体纳米粒子标记的夹心免疫检测法及其诊断试剂盒”(申请号为03127115.4),用量子点标记代替酶标记,建立了新颖的免疫分析方法。该专利将目标物抗体直接或间接固定在微孔中,用量子点标记目标物的另一抗体,通过免疫反应,形成微孔板抗体-抗原-量子点标记抗体的荧光复合物,通过对复合物的荧光强度检测,实现对目标物的定量测定。由于微孔板的壁表面积小连接抗体的容量少,而且需要专门仪器,因此,这种微孔板检测方法在检测灵敏度方面以及野外现场检测方面具有局限性。
现有技术研究已经发现碳纳米管对量子点荧光特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在10nm距离范围内碳纳米管能够淬灭量子点荧光信号,淬灭程度与两者之间距离有关。
崔大祥等人在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2008;80(21)7996-8001上发表的文章“Self-assembly of CNTs and Quantum dots for ultrasensitiveDNA and antigen detction”上报道了一种新的基于碳纳米管与量子点自组装的一个抗原定量检测的原理与方法,显著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但是,这个方法是基于碳纳米管对量子点的荧光淬灭基础上的,对多种抗原同步定量检测无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量子点标记荧光免疫多种抗原同步检测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多种抗原同步荧光免疫检测的问题。本发明可用于在同一管中的多组份抗原同步检测,简单快速,不需要贵重的仪器,成本低,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定量范围广特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利用改变量子点的粒径,得到不同波长的荧光量子点,用不同粒径的量子点标记不同的抗体,产生多色荧光量子点探针,可实现对多组分抗原抗体的标记;利用磁性纳米粒子标记针对同一抗原的抗体,制备成磁性纳米粒子探针;在抗原存在情况下,磁性纳米粒子探针会与量子点探针形成磁性纳米粒子探针-抗原-量子点探针复合物,采用外加磁场方法,可快速分离出未被结合的量子点探针,测定量子点探针荧光信号强度,可计算出待测抗原的量。
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被测抗原的一对相匹配的抗体,其中一种抗体与量子点连接,制备成量子点纳米探针;另一抗体与磁性纳米粒子连接,制备成磁性纳米粒子探针;
所述连接,其方法是常用方法,利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氨基、量子点表面氨基与抗体中羧基反应,形成肽键而连接成探针。
所述量子点,其粒径在10纳米以下,根据量子点的荧光性质,选择不同粒径的量子点或不同种类的量子点,就可得到不同波长的荧光,用不同类型的量子点标记不同抗原的抗体,可产生多色荧光量子点探针,可用于多组份的检测。根据待测抗原的数量决定量子点的种类,如果要在样品中检测两种物质,那么选择两种发出不同波长的量子点分别标记两种被测物的抗体;如果检测三种物质就是选择三种发出不同波长的量子点,如此类推。
所述磁性纳米粒子可以选用磁性颗粒、碳纳米管、聚丙烯酰胺颗粒、聚苯乙烯颗粒、玻璃颗粒、聚丙烯颗粒、硅橡胶颗粒、纤维素颗粒、交联葡聚糖颗粒中的任意一种,粒子大小根据原料和制备方法的不同可以是10纳米至100纳米,粒子上分别标记不同被测抗原的抗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40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