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源起始重置信号产生电路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11405.4 | 申请日: | 200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7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陈郁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盛群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22 | 分类号: | H03K1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 挥;祁建国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源 起始 重置 信号 产生 电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起始重置信号产生电路及方法,尤其是有关于一种可不随电源上升下降或重复开关改变而维持定值的电源起始重置信号产生电路及方法。
背景技术
重置电路的功能是提供主电路中各个IC的重置信号,让IC能够同步开始工作。
传统的方法如图1所示,一般的重置信号产生线路10,是由RC结构(电阻101电容102)加上一缓冲器105所构成的。缓冲器105由史密特触发器103及反相器104耦合而成。当电源开启时,电压源经电阻101对电容102充电,当电容102的电压充电达到下一级史密特触发器103的状态转换点时,则线路产生一重置信号。重置电压通常受到电源上升速度的影响,电压上升越快,重置电压越高;电压上升越慢,重置电压越低,或甚至不产生重置信号。电压下降的过程中,传统系统因属于被动的放电机制,由线路中的电容102对电源放电,故在电压下降的过程中,电容的电压始终比电源高,而不会产生重置信号。另一个原因在于多次产生重置信号时,电容102的电荷无法放电到地,如图2,对于短暂的放电时间后又接着下一次电压源开启上升的过程,会导致更高重置电压或是无法产生重置信号,以至于系统工作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定值电源起始重置信号产生电路及方法,利用一电源检测电路控制传统电源起始重置信号产生电路中电容的放电,进而实现电源起始重置信号产生为定值的目标。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解决电源起始重置信号产生电路对电压上升速度敏感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解决电源起始重置信号产生电路对电压多次上升后电源起始重置信号产生电路中电容的电位较电压源高而无法放电的问题。
较佳的,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a)使电源开始上升;
(b)依上升的电源建立一参考电压;
(c)判断该参考电压是否低于一反相器的状态转折点,若否,则执行步骤(b);若是,则执行步骤(d);
(d)对传统电源起始重置信号电路中的电容充电;以及
(e)电容充电过程中对系统产生重置信号。
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在电源起始重置信号产生电路中控制电容放电的电路,其至少包括:
一电压产生器;
一第一反相器,耦合于该电压产生器的输出;
一第二反相器,耦合于该第一反相器的输出;以及
一N型晶体管开关,其栅极耦合于该第二反向装置的输出。
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电源起始重置信号产生电路,其至少包括:
一电容,其一端接地;
一电阻,其第一端接电源,其第二端与该电容的另一端相接;
一缓冲器,其输入与该电容的另一端相接;
一电压检测电路,其输出一充放电的信号;以及
一N型晶体管放电开关,其漏极与该电容的另一端相接,栅极与该输出一充放电的信号相接。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在先技术的范例示意图;
图2为在先技术的示例的重置信号及其波形;
图3为用于本发明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A为用于本发明的电压检测电路示意图;
图4B为用于本发明的电压检测电路波形示意图;
图4C为用于本发明的电压检测电路的实现线路;
图5A为用于本发明的重置信号实施例示意图;
图5B为用于本发明的重置信号及其波形示意图;
图5C为用于本发明的重置信号电路示意图;以及
图6为用于本发明的重置信号波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重置信号产生线路
40 电压检测电路
101 电阻
102 电容
103 史密特触发器
105 缓冲器
401 电压产生器
402 第一反相器
403 第二反相器
404 晶体管
405 电阻
406 电阻
407 电阻
408 N型晶体管开关
501 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将参照附图并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但以下附图及实施例仅为辅助说明,本发明并不限于附图及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盛群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盛群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14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穿越NAT的文件传送方法
- 下一篇:网络文件的离线编辑发布系统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