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对熟蛋进行剥壳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2555.7 | 申请日: | 200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6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G·贝格迈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EBM贝格迈尔有限及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32 | 分类号: | A23L1/3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饶辛霞 |
地址: | 德国希***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进行 剥壳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熟蛋进行剥壳的设备,包括许多彼此轴线平 行延伸且其间具有间距的剥壳辊,这些剥壳辊按一种环绕带的方式通过 一些在端侧设置的导向辊进行导引并且以相同方向旋转地被驱动,并且 所述设备还包括多个纵向导引装置,这些纵向导引装置设置在环绕的剥 壳辊的上工作段上方并且分别成对地构成一个屋顶形的以及沿环绕的剥 壳辊的上工作段的输送方向延伸的通道并且其全部可横向于输送方向运 动。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用于对蛋进行剥壳的设备本身是已知的并且基本上证明 是可靠的。这类设备应用在需要大量熟蛋的各个地方,例如在大型厨房 中、在食品工业中等。在这种类型的已知的设备中,熟蛋在持续驱动剥 壳辊情况下穿过各屋顶形的通道,通道由纵向导引装置构成,其中,通 过这些通道相对于输送方向的横向运动,首先撞破或打破熟蛋的壳,以 便随后在进一步的输送过程中将熟蛋完全剥壳。所追求的是“完好无损 地”对蛋进行剥壳,即,要尽可能地避免损伤蛋本身。为了实现这一点, 输送速度、剥壳辊的旋转速度和通道横向运动的节拍频率必须灵敏地相 互协调。如果采用具有软壳的蛋,这更要相当好地进行协调。在加工具 有较硬的壳的蛋时,需要高的用于通道横向运动的节拍频率,以便能够 可靠地撞破或打破这类蛋的壳。但是较高的节拍频率对于纯的剥壳过程 是很少需要的,因为在相当高的节拍频率情况下存在将已剥壳或部分剥 壳的蛋损坏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所述类型的设备,在该设备中,可以 可靠地撞破和打破蛋壳而不对真正的剥壳过程产生消极影响。根据本发 明,这一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即上工作段的区域在通过方向上被 分成两个工作区域,其中,一个第一工作区域设置为用于打破和/或撞破 蛋壳的打破站,该第一工作区域后有一个已知结构的剥壳区域。通过将 设备的全部工作区域分为两个部分,即一个撞破和/或打破蛋壳的区域和 一个进行纯剥壳过程的区域,现在存在按照分别要求的效果最佳地设计 所述两个工作区域的可能性,即,可以完全独立于真正的剥壳区域分开 地设计要撞破或打破蛋壳的工作区域,以致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可靠地 撞破和打破具有不同硬度的壳的蛋并且还可以完好无损地对其进行剥 壳。有利的是,用于打破和撞破蛋壳的第一区域由多个分别成对地构成 一个屋顶形的导向通道的纵向导引装置构成,这些纵向导引装置其全部 可横向于输送方向且独立于在剥壳区域的通道进行驱动。由此可以在需 要时将在打破或撞破区域的导向通道的节拍频率调节得高于在剥壳区域 内的节拍频率,以致即使是具有较硬的壳的蛋也能被可靠地被打破和撞 破,而这不会对真正的剥壳过程产生不利影响。还可以设想,以这样的 方式在撞破或打破区域内相对于在剥壳区域内的相应的夹角改变纵向导 引装置彼此的夹角,即,在打破或撞破区域,所述夹角明显更加锐角于 在剥壳区域。这样,与如在剥壳区域的情况那样的利用其间形成相当大 的夹角的纵向导引装置相比,将会有明显更高的冲击作用施加到所述蛋 的待打破或待撞破的壳上。也可以将两种措施进行组合,也就是将用于 导向通道的关于相对于输送方向的横向运动的高节拍频率与在各个纵向 导引装置之间的相对锐角的夹角直至各纵向导引装置彼此平行的配置组 合在一起。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内容。
附图说明
在所附的附图中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下面对该实施例进行 详细阐述。
其中:
图1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对熟蛋进行剥壳的设备的示意侧视图,
图2本设备沿在图2中的箭头I方向的俯视图,
图3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在用于打破和/或撞破熟蛋蛋壳的工作区 域内的示意横剖面视图,
图4根据本发明设备在剥壳区域内的示意横剖面视图,
图5设置在用于打破和/或撞破的工作区域与剥壳区域之间的对 中装置的示意横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EBM贝格迈尔有限及两合公司,未经EBM贝格迈尔有限及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25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