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阀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3838.3 | 申请日: | 200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7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J·P·科斯基;M·A·韦尔纳奇亚;S·W·鲍威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32 | 分类号: | F16H61/3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丁峰;何自刚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系统 | ||
1.一种螺线管控制系统,所述的螺线管控制系统用于与在停车位 置和离开停车位置之间换挡变速器范围的电子范围选择系统一起实施, 包括:
第一螺线管组件,第一螺线管组件可运行以控制流体阀以提供加压 流体来促动阀芯向第一位置;
第二螺线管组件,第二螺线管组件可运行以控制流体阀以提供加压 流体来促动所述的阀芯向第二位置;和
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选择地基于变速器流体温度将所述的第一和第 二螺线管组件的一个加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线管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的阀芯的所述 的第一位置向促动器提供了加压流体,从而将变速器换挡到所述的停车 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线管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的阀 芯向所述的第一位置偏置的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线管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的第一位置对 应于所述的停车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线管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 螺线管组件定位在容纳了所述的阀芯的壳体的相对端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线管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的第二螺线管 组件被控制以在所述的变速器流体温度低于阈值时提供所述的加压流 体。
7.一种双电磁阀组件,双电磁阀组件用于与在停车位置和离开停 车位置之间换挡变速器范围的电子变速器范围选择系统一起实施,包 括:
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的停车伺服阀,第一位置使得加 压流体能在第一流动路径流动且第二位置抑制了加压流体在所述的第 一流动路径的流动;
可运行以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的停车伺 服阀的螺线管组件,所述的螺线管组件联接到所述的停车伺服阀且包括 可运行以将所述的停车伺服阀移动向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一线圈组件,和 与所述的第一线圈组件同轴地对齐的且可运行以将所述的停车伺服阀 移动向所述的第一位置的第二线圈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电磁阀组件,其中所述的螺线管组件包 括电枢,所述的电枢联接到所述的停车伺服阀且具有布置在所述的第一 线圈组件内的第一端和布置在所述的第二线圈组件内的第二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电磁阀组件,其中所述的电枢的所述的 第一端和第二端包括磁体,当所述的第一线圈组件被加电时,所述的第 一端被驱动到靠着止动件接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电磁阀组件,其中所述的螺线管组件与 所述的停车伺服阀同轴地对齐。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电磁阀组件,其中所述的第一线圈组件 和所述的第二线圈组件定位在所述的停车伺服阀的一端处。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电磁阀组件,其中所述的螺线管组件和 所述的停车伺服阀相互平行地定位,所述的双电磁阀组件进一步包括将 所述的螺线管组件和所述的停车伺服阀相互连接的控制棒组件。
13.一种用于在装配有电子变速器范围选择系统的变速器内促动流 体控制阀的方法,包括:
确定换挡条件是否存在,以允许从离开停车位置换挡到停车位置;
运行第一螺线管组件以控制流体阀来提供和断开加压流体的供给 以运行换挡机构;
运行第二螺线管组件以基于变速器流体温度和所述的换挡条件来 控制所述的流体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运行所述的第一螺线管组件 包括促动伺服阀以选择地供给或断开作用在所述的流体控制阀上的加 压流体的供给,以控制所述的流体阀。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的流体阀向第 一位置偏置且当所述的流体阀处于所述的第一位置时,促动所述的换挡 机构以将所述的变速器置于所述的停车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将所述的第一螺 线管组件加电而直接驱动所述的流体阀,其中所述的第一螺线管组件的 电枢被固定到所述的流体阀的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383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