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锻用模具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4367.8 | 申请日: | 200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0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速石正和;井上幸一郎;小林喜一;北川利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同特殊钢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C23C8/24;C21D7/06;C23C14/06;B24C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锻用 模具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锻用模具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地说涉及以下技 术,即,通过对冷锻用模具进行喷丸处理或形成覆层,而抑制利用冷 锻用模具进行锻造的成型品(高张力钢板)的粘型。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车辆的CO2排放量、确保碰撞安全性,需要使车体轻 便化、高刚性化,高张力钢板的使用率迅速上升。然而,由于高张力 钢板具有高强度,所以在利用冷锻用模具对高张力钢板进行冲压加工 的情况下,钢材与冷锻用模具产生激烈的摩擦,发生油膜不足,容易 使钢材与冷锻用模具产生微小的热粘着,而产生称作粘型的缺陷(在 成型品、即高张力钢板上产生的筋状裂痕)。形成这种缺陷的成型品, 无法作为产品使用。
因此,为了解决该问题,尝试了以PVD法等方法在冷锻用模具 上被覆与铁的亲合性差的硬质覆膜。
除此之外,作为可以延长模具寿命等的表面处理技术,目前还 提出了多种技术。
例如,对于温锻模具,在模具表面进行渗氮处理,使渗氮后的 模具表面上由氮化物层形成细微的凹凸。然后,在温锻时,为了抑制 模具的磨损,在该模具表面涂覆润滑剂。润滑剂是将石墨或BN等具 有固体润滑作用的粉末稀释于水中而形成的,润滑剂向模具表面的涂 覆是通过在温锻时向模具喷涂而进行的。
所涂覆的润滑剂进入由氮化物层形成的细微凹凸中,利用该进 入凹凸中的润滑剂能够保持润滑作用,抑制模具的磨损。此外,即使 氮化物层剥离,如果通过锻造中的热量使模具表面氧化,则氧化后的 表面也会与氮化物层同样地形成细微的凹凸,由该凹凸保持润滑剂。 因此,即使氮化物层剥离也可以抑制模具的磨损。
然而,在由氮化物层形成凹凸的情况下,存在磨损的抑制效果 不充分的问题。因此,近几年,为了抑制模具的磨损,开发应用了将 比氮化物层更硬的硬质覆膜(CrN、TiAlN等)被覆在模具表面的技 术。
作为形成CrN覆膜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热 加工或温加工模具,其使用金刚石研磨膏(#3000mesh)对模具基体 材料的表面进行表面粗糙度调整后,形成渗氮层,洗净后利用多弧法 形成由CrN构成的硬化层。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下述铸造 用模具,其在用于注入熔融金属的型腔的内壁,形成由CrN构成的 表面处理膜。
此外,作为可以延长模具寿命等的其它表面处理技术,提出了 进行喷丸处理的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以下技术,即,通过向热处理(也 包含渗氮处理、碳氮共渗处理等)后的模具(SKD、SKH),以60~ 100m/秒投射与铁类投射材料相同比重的普通喷丸尺寸的投射材料 (颗粒直径为125μm),从而得到平滑的模具表面,同时得到最大 的残余压应力值。
此外,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以下技术,即,在心轴或成型模 具等工具上形成渗氮层或TiN硬质覆膜,在其上通过以喷丸粒径40~ 200μm、喷丸喷射速度100m/秒进行喷丸处理,从而抑制心轴的磨损 或发状裂纹,实现长寿命化。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092909
专利文献2:特开平10—137915
专利文献3:特开2003—191166
专利文献4:特开2003—253422
发明内容
然而,被覆在上述冷锻用模具上的与铁亲合性差的硬质覆膜, 由于受到强烈的摩擦,使冷锻用模具的硬质覆膜磨损,最终引起剥离, 从而无法充分发挥抑制粘型的效果。
此外,用于抑制上述温锻模具的磨损的硬质覆膜(CrN、TiAIN 等),均匀地覆盖在基底模具上,所以覆膜后的表面粗糙度与机加工 或研磨加工后的模具的表面粗糙度大致相同(光滑的状态)。因此, 润滑剂的附着性较差,润滑剂流动,润滑剂的保持力低。此外,因为 该硬质覆膜的耐氧化性高,所以覆膜不易被氧化。因而,存在下述问 题,即,模具表面没有形成细微的凹凸,润滑剂的保持力低,由于润 滑不足反而促进磨损。
此外,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温锻或热锻用模具,其以防止硬化 膜的剥离、提高附着性为主要目的,而设有CrN硬化层。为了提高 附着性,尽可能地使表面没有凹凸,越平滑越好,因此对于用于提高 附着力的硬质覆膜的形成方法,从耐磨性的观点出发,仍然无法解决 润滑剂的保持力低,由于润滑不足反而促进磨损这一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同特殊钢株式会社,未经大同特殊钢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43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电吸尘纱窗
- 下一篇:一种橱窗门铰链阻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