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22274.X | 申请日: | 200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3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毛宁;江小霞;刘元林;张毅;朱恒;苏永锋;李秀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5/08 | 分类号: | C12N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关畅;任凤华 |
地址: | 1008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管 内皮 细胞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血管内皮细胞不仅参与调节血管通透性和凝血过程,而且在免疫调节、移植排斥、肿瘤转移等许多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些研究应用中,内皮细胞的分离及体外培养是关键。
目前,多从人脐带静脉中分离内皮细胞。但是获得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生长能力较差,增殖缓慢,原代培养不易成功,传代培养也只能传3-4代。
内皮细胞的获取多采用机械刮取法和酶消化法。机械刮取法是将脐静脉剪开,用手术刀背等刮取内皮细胞或使用带有尼龙筛的分离管,但这一方法很难掌握力度,易损伤内皮细胞,而且多混有其它细胞如成纤维细胞等。现多采用酶消化法,而选用合理的消化酶并掌握好消化时间,是成功获取内皮细胞的关键之一。胰蛋白酶、胶原酶均可作为消化血管内皮细胞的酶,胶原酶较温和,效果较好。细胞营养液血清的选择也是决定血管内皮细胞是否存活的关键因素。高质量的各种血清才能保证内皮细胞的正常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离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离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是用II型胶原酶消化离体脐带的脐静脉,收集细胞,再进行培养,获得的贴壁细胞即为血管内皮细胞。
其中,所述II型胶原酶与所述离体脐带的配比可以是85U-342U:1cm长脐带,优选为171U:1cm长脐带;所述消化的时间可以为10-30min,优选为10min。
用所述II型胶原酶的溶液进行消化,所述II型胶原酶溶液的初始浓度可以为171U/ml-684U/ml,优选为342U/ml。
所述培养中使用的培养基是向IMDM培养基中添加马血清、胎牛血清、牛血清白蛋白、肝素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使马血清的终浓度为5-15%(体积百分含量)、胎牛血清的终浓度为5-15%(体积百分含量)、牛血清白蛋白的终浓度为0.5-2%(质量百分含量)、肝素钠的终浓度为10-20u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终浓度为5-20ng/m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终浓度为1-5ng/ml,得到的培养基。
所述培养基优选为向IMDM培养基中添加马血清、胎牛血清、牛血清白蛋白、肝素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使马血清的终浓度为10%(体积百分含量)、胎牛血清的终浓度为10%(体积百分含量)、牛血清白蛋白的终浓度为1%(质量百分含量)、肝素钠的终浓度为10u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终浓度为10ng/m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终浓度为1ng/ml,得到的培养基。
其中,IMDM培养基既可以直接从公司购买,也可以自己配制。
IMDM培养基的组成:1L IMDM培养基含17.7g IMDM粉末、终浓度为2mmol/L的L-谷氨酰胺(L-glutamine)和终浓度为25mmol/L的HEPES buffer和3.024gNaHCO3。
所述培养的条件可以为温度为35-38℃、CO2浓度为5-8%(体积百分含量)、饱和湿度、培养的时间是3-4天;所述温度优选为37℃,所述CO2浓度优选为5%。
在每代的培养过程中,从培养开始时计起,培养24h后,换一次新鲜的上述细胞培养基,以及时去掉非贴壁细胞,而留下贴壁的内皮细胞。
所述培养还可包括继代培养。
上述方法中所述脐静脉具体可以为人脐静脉。
用上述任一所述方法获得的血管内皮细胞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培养上述细胞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细胞培养方法,是在温度为35-38℃、CO2浓度为5-8%(体积百分含量)、饱和湿度的条件下培养所述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基可以是向IMDM培养基中添加马血清、胎牛血清、牛血清白蛋白、肝素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使马血清的终浓度为5-15%(体积百分含量)、胎牛血清的终浓度为5-15%(体积百分含量)、牛血清白蛋白的终浓度为0.5-2%(质量百分含量)、肝素钠的终浓度为10-20u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终浓度为5-20ng/m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终浓度为1-5ng/ml,得到的培养基。
培养条件中,所述温度优选为37℃、所述CO2浓度优选为5%(体积百分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22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