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罗红霉素三种晶型物质、制法以及药物组合物与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23650.7 | 申请日: | 2008-10-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2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吕扬;杜冠华;张丽;强桂芬;应剑;杨德智;孙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H17/08 | 分类号: | C07H17/08;A61K31/7048;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何文彬 |
地址: | 1000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霉素 三种晶型 物质 制法 以及 药物 组合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现了罗红霉素在固体状态下存在有晶A型、晶B型、晶C型的三种形式;涉及发明了三种晶型样品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使用罗红霉素的不同晶型物质作为活性成分制备开发出各种药物制剂及药物组合物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棒状杆菌、李司忒菌、卡他摩拉菌、军团菌等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五官科感染等疾病中发挥优势临床治疗作用。
本发明涉及发现了晶型影响罗红霉素固体药物有效成分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及速度、增强或降低了生物体内血药浓度从而造成固体药物在临床疾病防治应用中的疗效作用差异。其中吸收效果为晶A型>晶B型>晶C型,表明晶A型更易于通过胃肠道吸收,从而发挥更好的临床防治作用。
背景技术
罗红霉素,化学命名为9-[O-2-甲氧基乙氧基)-甲基]肟]红霉素)。
罗红霉素分子结构如式(I)所示:
已有的中国专利中多数为对罗红霉素的剂型保护:
在中国专利CN1415305A(公开号)中记载了沈阳药科大学发明的“罗红霉素缓释制剂。其中,涉及了一种24小时可以保持血药浓度的罗红霉素缓释制剂。
在中国专利CN 1939273A(公开号)中记载了刘凤鸣发明的“含有罗红霉素口含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涉及了一种包含罗红霉素的口含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在中国专利CN 1709273A(公开号)中记载了秦引林发明的“一种罗红霉素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涉及了一种罗红霉素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在中国专利CN 1336176A(公开号)中记载了广东庆发药业有限公司发明的“罗红霉素栓及制备方法。其中,涉及了一种的罗红霉素栓及制备方法。
在中国专利CN 1475221A(公开号)中记载了广州贝氏药业有限公司发明的“罗红霉素眼药膏。其中,涉及了一种罗红霉素眼药膏。
在中国专利CN 1452975A(公开号)中记载了广州贝氏药业有限公司发明发明的“一种罗红霉素注射剂。其中,涉及了一种治疗高血压的罗红霉素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切入点与上述专利存在本质差异,即是从罗红霉素固体化学物质存在状态研究入手,通过多晶型筛选技术,在药物活性成分的原料药层面上寻找、发现罗红霉素固体物质晶型存在种类与状态特征,并将晶型研究与临床药效学研究相结合,为寻找、发现、开发具有最佳临床疗效的罗红霉素固体药物提供基础科学研究数据;同时,也为从罗红霉素固体晶型药物原料物质基础上申请国家或国际的知识产权发明专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发明内容
罗红霉素分子结构如下所示:
本发明发现了罗红霉素化合物有晶A型、晶B型、晶C型三种固体物质存在形式;发明了生产罗红霉素三种晶型固体样品的制备方法;发现使用罗红霉素不 同晶型物质作为活性成分制备开发出的各种药物制剂及药物组合在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棒状杆菌、李司忒菌、卡他摩拉菌、军团菌等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五官科感染等疾病中发挥的优势临床治疗作用疗效不同;发现晶型影响罗红霉素固体药物有效成分在生物体内的吸收速度、增强或减少生物体内血药浓度从而影响药物在临床中的疗效作用。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提供不含结晶水或其它结晶溶剂的罗红霉素晶A型、晶B型与晶C型的三种固体物质存在状态和描述方式。
本发明目的之二:是提供罗红霉素晶A型、晶B型、晶C型的三种固体物质样品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目的之三:是提供含有使用罗红霉素晶型物质(含晶A型、或晶B型、或晶C型、或由两种及三种晶型成分组成的混合晶型物质)作为药物活性成分原料制备开发出的药物组合物在防治各类感染类疾病中发挥的优势临床治疗作用差异。
本发明目的之四:是提供使用含有罗红霉素晶型物质(含晶A型、或晶B型、或晶C型、或由两种及三种晶型成分组成的混合晶型物质)作为药物活性成分的人体每日给药剂量范围。
本发明目的之五:是提供使用含有罗红霉素晶型物质(含晶A型、或晶B型、或晶C型、或由两种及三种晶型成分组成的混合晶型物质)作为药物活性成分原料而制备开发出供临床使用的各种片剂、胶囊、丸剂、针剂、缓释或控释各种药物制剂及药物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36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