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酮醇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3428.5 | 申请日: | 200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6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李蓉涛;罗国军;邓旭明;慈鑫鑫;罗永明;李洪梅;李海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11/30 | 分类号: | C07D311/30;A61K31/352;A61K36/296;A61P29/0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玲菊 |
地址: | 650093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酮 醇化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酮醇化合物——2"-羟基-3"-烯-脱水淫羊藿素,以及该化合物的制 备方法,和以该化合物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在治疗炎症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抗炎免疫药物的研究中,中药因其药效好、不良反应少及资源丰富等特 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抗炎免疫药物是指对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对免疫反应 具有抑制或增强和调节作用的一类药物。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免疫 系统的某个指标的改变往往引起机体免疫系统其他指标的变化,抗炎免疫药理已深入到 细胞水平和基因水平,包括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类脂质炎症介质、一氧化氮、活性氧、 细胞内第二信使、核因子等研究。随着抗炎药理研究方法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分子生物 学技术在中药抗炎药理研究中的广泛应用,研究和开发新的具有抗炎活性的天然药物活 性成分已逐渐成为热点。具有抗炎免疫作用的中药涉及到多种天然植物种属,如雷公藤、 青风藤、黄连、芍药、黄芪、灵芝、淫羊藿等,活性成分涉及到多糖、苷、生物碱、内 酯、甾体、香豆素、蒽醌、黄酮、鞣质、挥发油等。
60年代末,人们发现黄酮类化合物有抗炎、抗病毒、利胆、强心、镇静和镇痛等作 用,后来又发现其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等作用。淫羊藿总黄酮对巴 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所致小鼠足肿 胀及巴豆油所致肉笌组织增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佐剂关节炎大鼠的原发性足肿胀和 继发性足肿胀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迄今为止,现有技术中没有本发明的结构新颖的黄酮醇化合物2"-羟基-3"-烯-脱水 淫羊藿素的报道,也没有该化合物作为药物有效成分在治疗疾病方面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具有药用价值的黄酮醇化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黄酮醇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黄酮醇化合物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上述黄酮醇化合物或组合物在制备抗炎免疫药物中的用 途。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从干燥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全草中分离出一 种新的,具有多种有价值的药物活性,且这些活性是现有淫羊藿植物提取物所不具备的。
本发明提供的黄酮醇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式:
本发明提供的黄酮醇化合物是从淫羊藿全草中提取分离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干燥淫羊藿全草粉碎后,按淫羊藿∶丙酮水溶液=1∶2~4的质量/体积 比,将淫羊藿放入浓度为75%的丙酮水溶液中,室温下浸泡15~30小时后,得提取液, 如此重复提取2~3次,合并提取液;
B、将上述A步骤所得提取液减压蒸馏至无丙酮味后,按提取液∶石油醚=1∶1 的体积比,于室温下,用石油醚对提取液进行2~3次的萃取,回收石油醚后,得萃取 液;
C、按萃取液∶乙酸乙酯=1∶1的体积比,于室温下,用乙酸乙酯对上述B步骤 的萃取液进行2~3次的萃取,回收后得乙酸乙酯浸膏;
D、将上述C步骤的乙酸乙酯浸膏上硅胶柱进行层析分离,用氯仿∶甲醇=40~0∶1 的体积比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除去杂质后,得粗分离物;
E、对上述D步骤的粗分离物进行与步骤D相同的硅胶层析和洗脱2~5次,除去 杂质后,得精分离物;
F、将E步骤所得精分离物用现有技术中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分析后,用现有技 术中的ZORBAX SB-C18柱半制备分离后得黄酮醇化合物。
所述黄酮醇化合物为黄色粉末,其分子式为C21H20O7,不饱和度为12,结构为:3,5,7- 三羟基-8-(2"-羟基-3"-甲基-3"-丁烯基)-4′-甲氧基黄酮,即为2"-羟基-3"-烯-脱水淫羊藿 素,其结构式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结构式(1)的黄酮醇化合物,应用MTT检测方法试验表明其对 RAW264.7细胞作用24h后不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说明黄酮醇化合物的细胞毒性 较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34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