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酵液中新霉素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37449.4 | 申请日: | 200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6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江兵;苗建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96 | 分类号: | G01N30/96;G01N21/21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成 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酵 新霉素 含量 快速 测定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酵液中新霉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及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将发酵液中的新霉素快速全部分离出来后,用旋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新霉素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和旋光度法。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是新霉素类成品即硫酸新霉素原料药及其制剂含量的法定测定方法,详细见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正文754页和附录79页,该法由于专属性较高,除可用于新霉素类成品的含量测定外,还可用于发酵液中新霉素含量的测定,但由于该法操作繁琐,测定时间约需20小时,这就不能及时得知发酵过程中新霉素的含量,因而也就不能及时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调控,这就不利于提高发酵生产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和旋光度法均属于仪器测定方法,虽然测定时间均小于1小时,含量的测定,因为发酵液中的大量杂质会对仪器的使用寿命和测定结果产生严重影响。而将发酵液中的新霉素与大量杂质分离后,就可以用上述的仪器测定方法,问题是现有技术对新霉素与大量杂质的分离时间一般都在80小时以上,而且还不但这些方法只能用于新霉素类成品的含量测定,而不能直接用于发酵液中新霉素能将发酵液中的新霉素全部分离出来,会损失一部分新霉素,这就会造成测定结果的不真实。因而,现行新霉素发酵生产过程中,发酵液中新霉素含量的测定仍不得已而采用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还未发现一种发酵液中新霉素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及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使发酵生产过程中新霉素的含量能够进行及时监测,从而实现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及时调控的发酵液中新霉素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酵液中新霉素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待测溶液的制备:取发酵液,用常规的离心沉降法将发酵液中的固形物除去,得到上清液,将上清液用孔径为0.2~10微米的微孔滤膜过滤,制得供分离溶液;
(2).离子交换分离:取1~6BV的供分离溶液,BV为倍离子交换树脂体积,用蠕动泵控制2~40BV/h的流速上离交柱吸附,供分离溶液上完后随即用1~3BV的水顶洗,BV/h为倍离子交换树脂体积/小时;随后用1~4mol/L的氨水解吸离交柱中的新霉素并随即用有刻度的容器收集解吸液,收集的解吸液体积为所取供分离溶液体积的2~6倍,充分混合均匀后作为供测定溶液;
(3).旋光度法测定:将上述所得供测定溶液用1分米长的旋光管按常规的旋光度测定法测定其旋光度,按下式计算发酵液中新霉素的含量:C1(mg/ml)=K1V2α/V1
式中C1为每ml发酵液中的新霉素重量,单位为mg;
K1为特性系数,主要与新霉素的性质有关,取值为12.3~12.9;
准确数值可用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进行对比测定求得;
α为测得的旋光度;
V1为所取供分离溶液的体积,单位为ml;
V2为供测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ml;
若用发酵单位表示发酵液中新霉素的含量,则按下式计算:C2(μ/ml)=K2V2α/V1
式中C2为每ml发酵液中的新霉素单位(μ);
K2为特性系数,主要与新霉素的性质有关,取值为12300~12900;
准确数值可用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进行对比测定求得;
α为测得的旋光度;
V1为所取供分离溶液的体积,单位为ml;
V2为供测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ml。
离交柱的处理:在步骤(2)中解吸完毕后的离交柱用3~6BV的水将柱中的氨水洗尽后即可重复使用;同一根离交柱累计使用10次以上后,需用3~6BV的2mol/L氢氧化钠溶液以1~2BV/h的流速处理,用3~6BV的水洗后再用3~6BV的2mol/L氨水将离子交换树脂转为铵型,最后用3~6BV的水将柱中的氨水洗尽后即可投入下一轮使用。
步骤(2)所述的供分离溶液的用量是2~4BV;离子交换分离的流速8~20BV/h;水顶洗的用量是1.5~2BV;所述的氨水的浓度是2mol/L。
步骤(2)所述的收集解吸液的体积是供分离溶液体积的2~4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74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功率可变光学衰减片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铝合金厚壁管缩尾超声波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