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动间隙调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43589.2 | 申请日: | 2008-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4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勋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H15/00 | 分类号: | B61H15/00;F16D65/6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3011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 间隙 调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制动装置,尤其是一种制动间隙调整装置,属于机械制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了解,铁路机车车辆基础制动装置中,为了补偿制造误差以及运行过程中闸片(或闸瓦)的磨损,大多安装有闸片(或闸瓦)自动间隙调整装置。这些自动间隙调整装置有制成闸调器独立安装于基础制动系统中的,也有与制动缸做成一体组成单元制动缸的。但其作用均是为了使闸片与制动盘(或闸瓦与车轮踏面)之间的间隙保持恒定。现有的上述间隙调整装置大多采用双多线螺母推挽调节方式,其结构复杂,体积大,制造成本较高。
检索发现,申请号为85107151、名称为《铁道车辆间隙调整器》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铁道车辆制动单元中使用的自动间隙调整器。该调整器有一个轴向移动的推杆、一个不转动的能传递制动力的丝杠轴,一个以不自锁的方式与丝杠轴相啮合并靠着轴承转动的调整螺母,一个作用在丝杠之间的筒形弹簧。调整螺母在主离合器处与推杆相离合以传递制动力,其中有一个不转动的锁定套筒仅在锁定弹簧的作用下,轴向移动一个控制距离,并在控制离合器处与调整螺母相离合。此外,申请号为200420035476.0、名称为《一种铁路机车、货车双向闸瓦间隙调整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铁路机车、货车双向闸瓦间隙调整器,它采用外壳包容的一个螺纹组件,调整螺母外圆有一圈齿槽,它利用一滑栓根据需要插入或退出所述齿槽以实现调整器的伸缩调整。以上专利公开的间隙调整器虽各有优点,但此两专利申请技术方案的结构特点均是调节过程中不自锁的丝杆轴始终不转动,并且均需要两个端齿离合控制不自锁螺母的转动,因此结构较为复杂,所占空间大。尤其是前者(申请号为85107151)的轴向尺寸大,不适用于轴向尺寸要求紧凑的场合,并且其中的多头丝杆以及两个齿形离合器的制作都非常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可以实现制动间隙自动调节,并且结构更为简单、紧凑的制动间隙调整装置,从而更好地满足铁路机车车辆发展的需要。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制动间隙调整装置包括与机体(C33)固定连接的限位套(C64),所述限位套的内孔中插装形成周向约束的推力螺母(C32),所述推力螺母(C32)的螺纹孔中旋装调节螺钉(C34)的自锁螺纹端,所述调节螺钉(C34)的另一端伸入调节器体(C38)的内孔中抵靠在孔底,所述调节螺钉(C34)与调节器体之间通过单向离合机构衔接,所述调节螺钉(C34)的两端之间制有与自锁螺纹旋向相反的非自锁螺纹(T1),所述非自锁螺纹上旋装调节螺母(C37),所述调节螺母(C37)背离限位套的一面与所述调节螺钉(C34)的另一端之间装有弹性件(009),所述调节器体(C38)与机体(C33)之间形成周向约束。
安装后,推力螺母的外端与固定挡块之间形成制动间隙S,而限位套与调节螺母之间形成预设间隙A。如制动间隙S大于预设间隙A,调节器体在作动机构制动力F的推动下移动预设间隙A的距离后,与推力螺母接触使之也移动相等的距离,此时由于制动间隙S大于预设间隙A,因此调节器体将继续移动,直至推力螺母与固定挡块接触。在此过程中,弹性件被压缩,将调节螺母压于限位套上,既不能移动也不能转动,从而迫使调节螺钉向单向离合机构允许的方向转动,由于自锁螺纹与非自锁螺纹旋向相反,而推力螺母不能转动,使得调节螺钉旋出推力螺母,结果使制动间隙缩小。缓解时,调节器体复位,调节螺母与限位套脱离接触,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调节螺母回复到在调节器体中的初始位置,在单向离合机构的限制下,调节螺钉不转,从而保证了制动间隙的减小值不变。这样,经过若干次制动和缓解,制动间隙S将逐渐减小,直到与预设间隙A相等。
由此可见,本发明巧妙实现了制动间隙的自动调节,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通过具有旋向相反的自锁螺纹和非自锁螺纹的调节螺钉在调节器内转动来实现制动间隙的调整,并且只采用一个离合结构——调节螺母与限位套的接触,而无需两个端齿离合结构,因此结构明显简化,零件的加工制造也相对容易,可以更好地满足铁路机车车辆发展的需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35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缩短常闭式挡车栏防护死区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灯、烛两用宫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