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聚烯烃材料及其专用改性树脂与它们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47369.7 | 申请日: | 200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0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柯扬船;李京子;梁吉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0/02 | 分类号: | C08G10/02;C08G61/02;C08G75/00;C08L23/06;C08L23/12;C08L27/06;C08L25/06;C08L55/02;C08L23/16;C08L61/18;C08L65/00;C08L81/00;C08K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关 畅 |
地址: | 10001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烯烃 材料 及其 专用 树脂 它们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多核芳香族缩聚树脂,是由渣油、交联剂和催化剂混匀后反应得到的;
其中,所述交联剂为苯甲醛;
所述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硫酸、高氯酸或固体超强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所述渣油、交联剂和催化剂的质量份数比为100∶10-300∶1-100;
所述渣油、交联剂和催化剂混匀后反应时的温度为170-200℃,反应时间为8-24小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渣油、交联剂和催化剂的质量份数比为100∶50-200∶7.5-6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渣油为炼油催化裂化渣油、原油减压分离渣油、原油常减压富集的富芳渣油或超临界后抽提渣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渣油为原油减压分离渣油或原油常减压富集的富芳渣油。
5.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多核芳香族缩聚树脂的方法,是将渣油、交联剂及催化剂混匀后进行反应,得到所述多核芳香族缩聚树脂;
其中,所述交联剂为苯甲醛;
所述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硫酸、高氯酸或固体超强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所述渣油、交联剂和催化剂的质量份数比为100∶10-300∶1-100;
所述反应温度为170-200℃,反应时间为8-24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渣油、交联剂和催化剂的质量份数比为100∶50-200∶7.5-60。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渣油为炼油催化裂化渣油、原油减压分离渣油、原油常减压富集的富芳渣油或超临界后抽提渣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渣油为原油减压分离渣油或原油常减压富集的富芳渣油。
9.一种制备改性聚烯烃材料的方法,是将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多核芳香族缩聚树脂与聚烯烃进行熔融复合,得到所述改性聚烯烃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或乙丙共聚物。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核芳香族缩聚树脂与聚烯烃的质量比为1∶5-1∶3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核芳香族缩聚树脂与聚烯烃的质量比为1∶9-1∶20。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多核芳香族缩聚树脂与聚烯烃进行熔融复合之前,还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抗氧剂、抗静电剂或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抗氧剂为168和/或1010;抗静电剂为聚苯胺;偶联剂为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铝酸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抗静电剂及偶联剂的质量份数比为0.05-1.0∶0.05-1.0∶0.05-5.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抗静电剂及偶联剂的质量份数比为0.3∶0.3∶2。
16.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复合的温度范围为所述聚烯烃的熔融温度。
17.一种制备改性聚烯烃材料的方法,是将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多核芳香族缩聚树脂、无机填充剂与聚烯烃进行熔融复合,得到所述改性聚烯烃材料;
其中,所述无机填充剂为二氧化硅、碳酸钙、滑石粉、蒙脱土或插层处理的蒙脱土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或乙丙共聚物。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核芳香族缩聚树脂、无机填充剂与聚烯烃的质量份数比为0.05-30∶0.05-30∶40-99.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736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