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均温板无效
申请号: | 200810306088.4 | 申请日: | 200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4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丁巧利;周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1L23/427;F28D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均温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均温板,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为电子元件进行散热的均温 板。
背景技术
诸如电脑中央处理器、北桥芯片、发光二极管等高功率电子元件朝向更 轻薄短小以及多功能、更快速运行的趋势发展,其在运行时单位面积所产生 的热量也随之愈来愈多,这些热量如果不能被及时有效地散去,将直接导致 温度急剧上升,而严重影响发热电子元件的正常运行。为此,需要使用散热 装置来对这些电子元件进行散热。
最典型的散热装置是一种鳍片式散热器,通过散热器与发热电子元件接 触达成散热的目的。为适应较高的热通量,在发热电子元件与散热器之间通 常加装一具有良好热传导性的均温板。该均温板的作用是将发热电子元件产 生的热量先均匀分布,然后再传到散热器上,以充分发挥散热器的效能。
现有的均温板通常是由一上板和一下板所围成的腔体结构。所述上板以 及下板的整个内表面均设有毛细结构,且在所述上板与下板之间形成作为蒸 汽运动的空腔。使用时,下板吸收发热电子元件发出的热量而令其内的工作 介质蒸发成汽态,汽态的工作介质沿空腔流向上板且与上板接触释放出热量 而冷却成液态,液态的工作介质在毛细结构的作用下回流至下板。通常,均 温板使用金属粉末烧结结构的毛细结构,可有效增大蒸发面积,提高蒸发效 率,但经过相变化后冷凝的工作介质需回流至热源区域形成一个循环,此回 流路径较长,且金属粉末烧结结构的流阻高,造成工作介质回流时间长,从 而降低了均温板的散热效率。然而,流阻低的毛细结构对工作介质的蒸发效 率不高,同样影响均温板的散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性能较好的均温板。。
一种均温板,包括一底板及一盖板,所述底板的底面中央用于与发热电 子元件相接触,该底板与盖板之间密闭形成一腔室,所述腔室内填充有工作 介质,该腔室内分别设置有一设置于底板的内表面的第一毛细结构层及一设 置于盖板的内表面的第二毛细结构层,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层对应底板中央处 形成一容置部,所述腔室内还设置有一嵌置于所述容置部内的第三毛细结构 层,该第三毛细结构层在毛细结构上不同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均温板通过组合设置不同的毛细结构层,充 分利用不同毛细结构层的优点,使工作介质更迅速、充分地参与相变化循环 传热,进而提高均温板的散热性能。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均温板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中均温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中均温板倒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1中均温板沿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均温板的V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均温板包括一中部具有凹腔12的 底板10、一罩设于该底板上的盖板20、设置于所述底板10内表面上的一第 一毛细结构层30、设置于所述盖板20内表面上的一第二毛细结构层40及嵌 设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层30中部的一第三毛细结构层50。上述盖板20密封 罩置于所述底板10上,从而将该底板10的凹腔12密闭形成一密封腔室(未 标示),使用时该腔室内被抽成低压并装有可进行相变化的工作介质如水、 乙醇、石蜡等。
请同时参阅图3,上述底板10可由铜、铝或者其它具有高导热系数的材 料制成。该底板10的底面与一电子元件(图未示)接触,且通常为该底板 10的中心区域与该电子元件接触,用以快速、均匀吸收该电子元件所产生的 热量。所述底板10整体上呈矩形,其顶部整个周缘水平向外延伸出一矩形环 状折边14。
上述盖板20可由铜、铝或者其它具有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制成。该盖板 20呈矩形,其在外形上与所述底板10的顶部相对应一致,以使其周缘紧密 贴置于该底板10的折边14上,从而密封底板10的凹腔12。
请同时参阅图4及图5,上述第一毛细结构层30覆盖于所述底板10围 绕的凹腔12的整个内表面上。该第一毛细结构层30对应所述凹腔12中央处 形成一方形容置部32。该容置部32可由完全或部分切除第一毛细结构层30 对应凹腔12的中央处所形成。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层30选用流阻较低的毛细 结构形式如金属丝网、纤维素、碳纳米管阵列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60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