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锅炉给水除氧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1650.4 | 申请日: | 2008-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68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荆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金诚重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D1/50 | 分类号: | F22D1/5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56405***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 给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给水设备附件领域,具体是一种锅炉给水除氧器。
背景技术
除氧器是用于锅炉给水除氧的设备,其作用是除去水中的溶解的氧及其它气体,防止和降低给水管、省煤器和其它附属设备腐蚀。由于其受工艺操作条件限制,需要用蒸汽将水加热到104℃,并且需将溶解的气体释放出去,因此除氧器上部的除氧体设有排空口,溶解的氧气及其它气体伴随着蒸汽排出,而需要进行处理的水从顶部进入与蒸汽逆流接触,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蒸汽带水,蒸汽排出后冷凝及携带的水,产生的水滴滴到除氧器的保温铁皮上面容易造成铁皮的腐蚀,在冬季时还容易在工作平台上积水结冰,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除氧器进行改进,以消除冷凝水的外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故障率低,维护方便的锅炉给水除氧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即一种锅炉给水除氧器,包括除氧头,本技术要点在于除氧体的顶部通过法兰固定联接汽、液分离器,该汽、液分离器为相互套装的半封闭筒状结构,其中外筒为二次分离筒,内筒为一次分离筒,内筒为一次分离筒顶部封闭,一次分离筒的上段设置有20~50个汽、液分离孔,二次分离筒的底部一侧设置积液排放通孔。
根据设备的运转情况,一次分离筒的上段设置有20~50个汽、液分离孔,汽、液分离孔位于一次分离筒的顶部或侧部,且侧部最下端汽、液分离孔的中心与二次分离筒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10厘米;所述各汽、液分离孔径为4~10毫米,同时各汽、液分离孔的面积之和为一次分离筒横截面积的2~3倍。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后,由于在除氧体的顶部加装了汽、液分离器,分离出的积液通过专用管道排放,不再外排,因此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分离效果好,维护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A-A向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锅炉给水除氧器,包括除氧体7,本技术要点在于除氧体7的顶部通过法兰6固定联接汽、液分离器,该汽、液分离器为相互套装的半封闭筒状结构,其中外筒为二次分离筒1,内筒为一次分离筒4,内筒为一次分离筒4顶部封闭,一次分离筒4的上段3设置有2~7个汽、液分离孔2,二次分离筒1的底部一侧设置积液排放通孔5。
根据设备的运转情况,一次分离筒4的上段设置有20~50个汽、液分离孔2,汽、液分离孔2可以位于一次分离筒4的侧部或顶部,且侧部最下端汽、液分离孔2的中心与二次分离筒底1部之间的距离大于10厘米,以避免冷凝液影响汽体的排放或冷凝液出现回灌现象;所述各汽、液分离孔径3为4~10毫米,同时各汽、液分离孔2的面积之和为一次分离筒横截面积的2~3倍。
这样,在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通过一次分离筒4分离出的液体流到与二次分离筒1之间的空腔中,同时,二次分离筒1分离出的液体同时也流入到该空腔中,经由二次分离筒1的底部一侧设置积液排放通孔5排放到指定地方,彻底避免了分离的冷却液外排带来的各种不利问题。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后,由于在除氧体的顶部加装了汽、液分离器,分离出的积液通过专用管道排放,不再外排,因此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分离效果好,维护方便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金诚重油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金诚重油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16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雅韵型门花的钢制门板
- 下一篇:一种带空气净化功能的磁悬浮复合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