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网络接口的汽车智能门锁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3685.1 | 申请日: | 200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50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宁;王晓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申普汽车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E05B65/12;G05B19/418;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淄博科信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爱华 |
地址: | 255086山东省淄博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接口 汽车 智能 门锁 | ||
技术领域
带网络接口的汽车智能门锁,涉及一种具有自诊断自保护功能带网络接口的汽车智能门锁,属于汽车车身电气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的汽车门锁为中控门锁,即由中央控制器以及车门锁电机组成,其控制器一般采用传统电路,它的缺点是外部控制接线复杂混乱,出现故障后不易查找与处理,不具有自诊断自我保护功能,系统智能化、集成化程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传统门锁在控制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SP_CAN网络总线数据传输协议技术,通过采取节点分布式智能控制器,对车门锁进行网络智能控制,并且具有自诊断及自我保护功能、智能化、集成化、节省连接线束、降低故障率的带网络接口的汽车智能门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带网络接口的汽车智能门锁,包括智能控制器、CAN_H、CAN_L网络总线、中控锁电机,其特征在于:智能控制器为节点分布式嵌入安装在各门锁中,CAN_H、CAN_L网络总线通过节点分布式智能控制器分别与中控锁电机相连接。
智能控制器包括微处理器、传感器信号、保护与存储电路、CAN数据通信电路、驱动控制和检测反馈电路及执行器,传感器信号与微处理器相连,保护与存储电路与微处理器互联,CAN数据通信电路与微处理器互联,微处理器通过与其互联的驱动控制和检测反馈电路与执行器相连。
智能控制器外部控制接线为CAN_H、CAN_L两根网络数据传输连接线。
微处理器为带CAN控制器的单片机,内嵌有控制编码及数据传输协议。
CAN_H、CAN_L网络总线遵循SP-CAN网络总线数据传输协议。
智能控制器采取节点分布式网络控制,具有自诊断及自我保护功能。
执行器是由中控锁电机组成。
工作原理
控制信息遵循SP_CAN网络数据传输协议,经过编码后发送到CAN总线上,通过CAN网络总线进行数据传输,传送给每个门锁电机智能控制器的微处理器,对车门锁进行节点分布式网络控制。微处理器接收此信息后,首先解码,然后处理执行相应的控制指令,来控制中控锁电机的正反转,从而实现对车门打开和关闭的控制。并每隔30秒检测中控锁电机的工作电流,来监测它们的工作状况。当电流超过某一限定值时,微处理器立即发出控制指令,控制电机停止工作;当电流为零时,立即反馈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编码后通过CAN总线发送出去,控制相应的报警。当车速信号超过某一限定值时,微处理器立即发出控制指令,将车门锁闭。微处理器还将车门的开闭信息编码后发送到CAN网络上,实现系统自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带网络接口的汽车智能门锁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利用SP_CAN网络数据传输协议,对车门锁进行节点分布式网络控制;其外部控制接线只有CAN_H、CAN_L两根网络数据传输连接线,从而大大节省了连接线束,解决了传统控制外部接线复杂的难题,降低了故障率;由于系统采用毫安级电流进行驱动控制,从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采取智能控制器控制,并具有自诊断及自我保护功能,同时智能控制器根据其车速等传感器信号,对车门锁进行自动锁闭控制,大大提了高行车安全,智能控制器嵌入各门锁中,体现了其智能化、集成化和人性化。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带网络接口的汽车智能门锁的结构框图;
图2:智能控制器电路原理框图;
图3:智能控制器电路原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
其中:1、3、5、7、9为智能控制器 2、4、6、8、10为中控锁电机;
图3中:U1 微处理器 U2 存储器 U3 CAN收发器 U4 运算放大器 Q1-Q4 MOS管 OP1-OP4 光电耦合器 MG 中控锁电机 R1-R10 电阻 C1-C2 电容 D1-D2 瞬态抑制二极管TVS。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带网络接口的汽车智能门锁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申普汽车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申普汽车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36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