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除灰机构的气化炉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5069.X | 申请日: | 2008-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27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丁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磊 |
主分类号: | C10B43/04 | 分类号: | C10B43/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272009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机构 气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化炉,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带有除灰机构的气化炉。
背景技术
生物质集中供气技术是我国九十年代中期兴起的一种专为提高农村炊事生活解放劳动力的新技术。我国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分为,秸秆气化设备、燃气的储存与燃气的输配应用三大部分组成。目前秸秆燃气设备中的气化炉系统技术和九十年代中期的模式一样,大多都是采用的下吸式的气化原理这种形式,尤其是气化炉每天都运行两到三次,每次停炉后必须都把炉体内燃烧完的灰渣通过炉门清理出来,尤其到炎热的夏季,燃烧完的灰渣没有冷却下来,操作工人在清理灰渣时很容易被烫伤,所以给操作工人带来很大地不便,另一方面设备在长时间的制气过程中,由于积灰的增多和得不到及时的清理,积灰很容易被抽到后续的净化器系统,这样就增加了操作工人的维修与清理工作和影响了气化设备的正常工作;这些不安全的因素无形的制约了生物质集中供气系统的技术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了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成本低、能够自动除灰且不需要停炉时间的带有除灰机构的气化炉的技术方案,该方案采用能够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启动除灰机构,方便的清除积灰,它解决了现有气化炉除灰不方便的问题,适合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它包括炉体,炉排,炉排的下方设置有炉内下料器,炉内下料器的下方设置有炉渣容器,炉渣容器与炉灰管连通,炉灰管内设置有与炉灰管配合的螺旋绞龙,炉灰管伸出炉体的外端设置有出渣口。通过转动螺旋绞龙即可将积灰从出渣口清理出来,该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上述螺旋绞龙的转动可以通过手轮手动操作,为了方便操作,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螺旋绞龙连接有电动力驱动机构。这样可以实现自动除灰,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其中,电动力驱动机构可以采用电机带动齿轮式,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电机皮带式,它包括固定在螺旋绞龙一端的从动带轮,从动带轮通过皮带与主动带轮连接,主动带轮的转轴与电机输出轴连接。采用电机皮带式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炉渣容器为大口朝上的锥形体,这样能够更好的接收灰渣,方便除灰。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其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成本低,由于设置有除灰机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用人工清理炉内的炉渣所带来的不便,同时,也能使气化炉能长时间的工作,且灰渣不会被抽到后续的净化器系统中,降低了后续净化的难度。停炉的时间和整个工作的时间不受限制,随时可以启动制气设备制气来供给燃气的不足;加设了自动除灰机构解决了以前气化反应炉中出现的不方便问题,更适合农村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2、炉排,3、炉内下料器,4、炉渣容器,5、炉灰管,6、螺旋绞龙,7、电机,8、出渣口,9、主动带轮,10、从动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带有除灰机构的气化炉,它包括炉体1,炉排2,炉排2的下方设置有炉内下料器3,炉内下料器3的下方设置有上口大的锥形体状的炉渣容器4,炉渣容器4与炉灰管5连通,炉灰管5内设置有与炉灰管5配合的螺旋绞龙6,炉灰管5伸出炉体1的外端设置有出渣口8。螺旋绞龙6一端固定有从动带轮10,从动带轮10通过皮带与主动带轮9连接,主动带轮9的转轴与电机7输出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再此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磊,未经丁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50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弯管式渣水密封挤压排渣机
- 下一篇:分酒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