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航天车的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6990.2 | 申请日: | 200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43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董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明辉 |
主分类号: | B60F5/02 | 分类号: | B60F5/02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汉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田子荣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天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航天车的结构,尤其是一种采用单一动力元件既可驱动飞行用的推进旋翼又可转换为驱动陆地行车的航天车的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所示,传统的航天车10,其组成除载体外,包含推进器101及升力元件102,推进器101位于航天车10后部,推进器101后方驱动飞行时使用的推进旋翼1011,航天车10上方安装维持升力的升力元件102(升力元件102一般采用自旋翼模式组装)。
如图2所示,传统的航天车10还可设置在飞行前,用来驱动升力元件102缓速旋转的马达103,此缓速旋转可以使升力元件102在未飞行前即可产生小幅升力。
如上所述,该航天车10在陆地行进时,依靠推进旋翼1011的强大气流推进,但强大气流会干扰陆地上的生命及环境的安全,所以传统的航天车10并不适用于陆地。
另外,该航天车10的升力元件102是具有一定长度的物件,且航天车10采用定置模式组装升力元件102,所以升力元件102不能任意拆解、更换,又加上升力元件102受长度的影响,导致干扰航天车10在陆地上行进时的安全,因此使用这种升力元件102进行组装的航天车10,完全不适用于陆地上行进。若想保证航天车10在陆地上的安全性,必须改进结构,才能有效提升航天车10在陆地上的适用性并扩大其应用范围。
鉴于以上所述,针对现有航天车在陆地行进时的安全问题,发明人设计出采用分离式组装、拆解与更换升力元件的航天车,以及不使用推进旋翼作为陆地行进的推力,从而有效提升航天车在陆地上行进时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不使用推进旋翼作为陆地行进的推力,能够有效提升在陆地行进时的安全性的航天车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根据载体连接部选接、组合适用的升力元件,当航天车在陆地推进时,可将升力元件拆除,避免升力元件干扰航天车在陆地的行进的航天车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航天车的结构,包括载体,载体连接至少一动力元件、若干轮体及一载体连接部,载体设有控制航天车飞行方向的枢转舵,载体连接部连接辅助航天车稳定飞行的升力元件,动力元件驱动推进旋翼,所述动力元件与推进旋翼之间设有切换部,动力元件驱动切换部,切换部再驱动推进旋翼,切换部还可转换为驱动轮体。
上述升力元件设有与载体连接部连接的升力连接部。
上述载体上方定置所述载体连接部及升力连接部,升力连接部上方设有平均分布的引索,引索设有飞行伞。
上述载体连接部设有固定所述升力连接部的固定嵌接部及活动嵌接部,该固定嵌接部设有凸出的第一扣部固定升力连接部,而该活动嵌接部相对第一扣部另设有凸出的第二扣部固定升力连接部,且活动嵌接部平行第二扣部又设有穿入载体连接部的往复杆,该载体连接部又设有将活动嵌接部固定在升力连接部的限位元件。
上述载体连接部相对活动嵌接部设有承窝,承窝内设有顶持活动嵌接部的压缩弹簧;而该往复杆末端于所述载体连接部内另设有止挡部,载体连接部另设有供止挡部移位的止挡容室。
上述升力元件是固定机翼,升力元件设有外动力元件以及外挂油桶。
上述升力元件是上旋翼,所述载体连接部可以是另外设置的凸轴,且凸轴在载体上方枢接所述升力元件,载体连接部设有可顶出、收合所述凸轴的连杆元件。
上述载体内设有座部,座部范围设置操作元件。
上述切换部向后组装所述推进机翼,且载体在推进旋翼的外周缘设有框体,框体在推进旋翼的后侧分布枢转舵。
上述载体的外周缘设有载体延伸部,且该载体延伸部另衔接有浮桶、外挂轮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航天车使用动力元件驱动切换部,切换部可驱动推进旋翼或转换为驱动轮体,即使用同一动力元件可完成在飞行用的推进旋翼或陆地行车之间的传动切换。航天车能仅单凭轮体在陆地行进、推进,通过动力元件的切换彻底消除传统航天车存在的用气流推进的缺点。2)航天车的载体连接部可任意、快速衔接及更换或拆除升力元件,使得航天车可根据载体连接部选择、组合适用的升力元件,且当航天车在陆地行进时,可将升力元件拆除,避免升力元件干扰航天车在陆地的行进。3)航天车可根据载体连接部选择升力元件、可增加推力的外动力元件、提升续航力的外挂油桶。载体外周设载体延伸部,可衔接水上飞机使用的浮桶及外挂轮体,由此,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航天车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明辉,未经董明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69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光二极管警示灯模组
- 下一篇:金属塑料复合螺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