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防追尾、防侧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0423.2 | 申请日: | 200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39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志卿 |
主分类号: | G01P1/08 | 分类号: | G01P1/08;B60Q1/54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200137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追尾 防侧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电子装置,尤其是一种汽车防追尾、防侧翻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的实用新型是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汽车有两样东西尚未被“驯服”,这就是车辆行驶中产生的惯性和离心力。
车辆高速转弯时所产生的离心力能把人甩出车外,严重时会导致车辆侧翻。如果能够及时提供给驾驶人员车辆当前的离心力数值就能提醒驾驶员安全操作,避免侧翻事故的发生。
据统计,汽车追尾在交通事故中占到了30%-40%,而追尾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更是占到了总损失的60%。若能够在紧急刹车时及时警告后车驾驶员,就能够大大降低追尾事故的发生。目前国内外所有机动车的刹车灯都是在踩了脚刹才点亮后刹车灯,这对于后面的车辆来说容易产生视觉上的误判,后车驾驶员不能很顺利的判别前车是普通的刹车还是紧急制动,尤其在夜间或者雨天的行车中,由于能见度大大降低,后车驾驶员更是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防追尾、防侧翻装置,能够使得汽车的行驶状况及时被本车的驾驶员和后面汽车的驾驶员了解,从而使得驾驶员能够做成正确的操作,保证行车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
二轴数字式加速度传感器,能够测量相互垂直轴向的加速度,所述二轴数字式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汽车上,测量所述汽车纵向和横向的加速度;
中央处理电路,所述二轴数字式加速度传感器连接到所述中央处理电路上,所述中央处理电路接收所述二轴数字式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
显示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电路相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电路将所述二轴数字式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加速度信息在所述显示模块上显示出来。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二轴数字式加速度传感器实时了解汽车的加速度情况,并将该信息在显示模块上显示出来,使得本车的驾驶员和后面汽车的驾驶员能够及时的了解汽车的行驶状况,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保证了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防追尾、防侧翻装置的系统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防追尾、防侧翻装置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防追尾、防侧翻装置电源转换电路的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防追尾、防侧翻装置显示模块中指示灯显示电路的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汽车防追尾、防侧翻装置显示模块中数字显示电路的电路图;
图6和图7为本实用新型汽车防追尾、防侧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和图9为本实用新型汽车防追尾、防侧翻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防追尾、防侧翻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
二轴数字式加速度传感器,能够测量相互垂直轴向的加速度,所述二轴数字式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汽车上,测量所述汽车纵向和横向的加速度;
中央处理电路,所述二轴数字式加速度传感器连接到所述中央处理电路上,所述中央处理电路接收所述二轴数字式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
显示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电路相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电路将所述二轴数字式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加速度信息在所述显示模块上显示出来。
本实用新型汽车防追尾、防侧翻装置,还包括电源转换电路,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为所述中央处理电路、二轴数字式加速度传感器和显示模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提供电源,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包括一个点烟器插头。
本实用新型汽车防追尾、防侧翻装置,还包括电源转换电路,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为所述中央处理电路、二轴数字式加速度传感器和显示模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提供电源,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到汽车的供电电路上。
本实用新型汽车防追尾、防侧翻装置中,所述显示模块设置在汽车后部,所述显示模块向汽车后面进行显示。
本实用新型汽车防追尾、防侧翻装置中,所述显示模块设置在汽车的仪表盘上,所述显示模块向汽车的驾驶员进行显示。
本实用新型汽车防追尾、防侧翻装置中,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有多个,所述显示模块同时设置在汽车后部,向汽车后面进行显示;以及设置在汽车的仪表盘上,向汽车的驾驶员进行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志卿,未经徐志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04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O”形肌瘤射频治疗刀
- 下一篇:一种眼镜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