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雾探测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0528.8 | 申请日: | 2008-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73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江;张荣山;刘骅;艾钢;曾宪友;徐卫忠;益斌;刘佳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B77/10 | 分类号: | F02B7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20001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测器 | ||
1、一种油雾探测器,包括一抽气泵、测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模块包括油雾进口、油雾通道、测量室、油雾出口、控制电路板、发射管和接收管,取自于曲轴箱的油雾样品经油雾进口进入油雾通道,油雾样品经油雾通道净化后进入测量室,测量室经油雾出口同抽气泵相连,发射管发射的光线经测量室透射到接收管,介于发射管和接收管之间的测量通道包括玻璃片、隔离槽,其中隔离槽底部与新鲜空气通道连通,发射管发出的光依次经过玻璃片、隔离槽、测量室、隔离槽、玻璃片后被接收管接收并输出电信号,控制电路板根据接收管输出的电信号变化推算出油雾浓度的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鲜空气通道设有滤器,用以滤除空气中含有的颗粒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管为红外线发射二极管、所述接收管为红外线接收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片为经过增透处理的玻璃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雾通道为弯曲的“8”字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油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模块为多个,分别取自于发动机的多个曲轴箱的油雾样品分别进入该多个测量模块,该多个测量模块的油雾出口与同一抽气泵相连,各测量模块测得的油雾浓度的变化信号都传送到一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根据接收的各测量模块测得的油雾浓度的变化信号,进行逻辑判断和报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泵转速可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052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径向风机叶轮
- 下一篇:使用不同元件对流进行媒体数据处理以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