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雾探测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0528.8 | 申请日: | 2008-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73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江;张荣山;刘骅;艾钢;曾宪友;徐卫忠;益斌;刘佳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B77/10 | 分类号: | F02B7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20001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安全自动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雾探测器。
背景技术
通过探测曲轴箱油雾浓度,是预防大功率低速柴油机中曲轴箱爆炸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几乎所有的大功率柴油机都配备了油雾探测器。当今市场上两大主流产品分别是德国SCHALLER AUTOMATION公司的VN系列型油雾探测器和英国GRAVINER公司的MK系列型油雾探测器,他们的产品都已经经过了多次的更新换代,最新一代产品分别是VN215/93和MK6,代表了当今世界油雾探测器的最先进技术。德国VN系列油雾探测器是利用光透射的原理进行设计的,但由于该装置采用集中测量的方式,整个系统只有一套传感器,如果传感器出现故障,则整个系统将处于瘫痪状态,为了除去油雾样品中所含的粒状杂质和液态水份,从而对所抽油雾进行必要的净化处理以保证测量准确性,该装置通过较长的采样管道后才将油雾样品送入测量室进行测量,这样整个装置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响应速度慢,误报警高,而且其光感测装置易于受到油雾的污染,影响测量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雾探测器,该装置具有较高的测量准确性和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油雾探测器,包括一抽气泵、测量模块,所述测量模块包括油雾进口、油雾通道、测量室、油雾出口、控制电路板、发射管和接收管,取自于曲轴箱的油雾样品经油雾进口进入油雾通道,油雾样品经油雾通道净化后进入测量室,测量室经油雾出口同抽气泵相连,发射管发射的光线经测量室透射到接收管,介于发射管和接收管之间的测量通道包括玻璃片、隔离槽,其中隔离槽底部与新鲜空气通道连通,发射管发出的光依次经过玻璃片、隔离槽、测量室、隔离槽、玻璃片后被接收管接收并输出电信号,控制电路板根据接收管输出的电信号变化推算出油雾浓度的变化。
所述玻璃片可以为经过增透处理的玻璃片。
所述油雾通道可以为弯曲的“8”字型。
所述测量模块可以为多个,分别取自于发动机的多个曲轴箱的油雾样品分别进入该多个测量模块,该多个测量模块的油雾出口与同一抽气泵相连,各测量模块测得的油雾浓度的变化信号都传送到一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根据接收的各测量模块测得的油雾浓度的变化信号,进行逻辑判断和报警。所述抽气泵转速可调。
本实用新型的油雾探测器,利用光透射的原理进行设计,测量通道两端的隔离槽能隔离油雾与玻璃片,油雾探测器工作时,由于抽气泵的抽吸作用,系统外的新鲜空气经过新鲜空气通道后被吸入隔离槽然后随油雾一起被排出,同时新鲜空气可以形成对玻璃片的吹扫,起到系统自清洁的作用,提高系统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同时由于采用模块化结构进行设计,每个曲轴箱对应一个测量模块,而且各测量模块之间互不干涉,最后由一主控制器统一接收各模块的测量信号,进行逻辑判断和报警,保证了装置的测量准确度,便于安装,抗干扰性好;油雾通道为弯曲的“8”字型,能减少油雾通道的长度,克服了由于油雾样品经过长通道后性能发生改变而带来测不准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油雾探测器一实施方式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油雾探测器一实施方式测量模块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油雾探测器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该曲轴箱油雾探测器,包括一个主控制器3、多个测量模块1、一个抽气泵2及管路4,各个测量模块1一端通过管路分别同发动机的一曲轴箱相连以抽取该曲轴箱中的油雾样品,各个测量模块的另一端通过管路4接于同一抽气泵2,在抽气泵2的驱动下实时抽吸各曲轴箱内的油雾,当所抽油雾通过各测量模块1内的测量室13时,被测量模块1内光路系统感测,各测量模块1实时感测到的各曲轴箱油雾的浓度信号通过简单处理后输出油雾浓度的变化信号给主控制器3,主控制器3实时接收各测量模块1的油雾浓度的变化信号,经过逻辑判断在必要时发出“曲轴箱油雾浓度高”警报并停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05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径向风机叶轮
- 下一篇:使用不同元件对流进行媒体数据处理以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