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眼膏灌装机自动落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9002.0 | 申请日: | 2008-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36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陆庆富;罗世琼;谢宏伟;张咏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3/16 | 分类号: | B65B3/16;B65B43/42;B65B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小红 |
地址: | 400064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装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眼膏灌装机的改进,具体涉及一种眼膏灌装机自动落管装置。
技术背景
眼膏灌装机在灌装前需要通过落管装置将空管下到指定的位置进行对标、折尾、上管座及定管下料等工序的操作。现有技术中的眼膏灌装机的落管装置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由于下管到位不好,造成停机次数多,实际运行产量为1.5~1.6万支/班,金属管损耗7.5%,其主要原因为松(下)管机构未改,按原塑料管原理工作造成金属管变形,影响推动机构不能把管子送到进管翻转机构位置,造成落管装置不能将金属管落到指定的位置。
发明内容
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设备生产能力,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眼膏灌装机自动落管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即一种眼膏灌装机自动落管装置,包括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固定在转动轴上来回做90°转动的翻转模具,所述翻转模具上具有一对截面为半圆的放管槽,放管槽的一侧分别与倾斜的进管通道的一端连接;其特征是:进管通道的另一端具有放管箱,放管箱朝翻转机构的一侧具有活门,并由单管导轨延伸至翻转模具放管槽侧;在放管箱活门旁设置有松管机构,由气动或电动驱动的连杆带动机械手完成进入和退出放管箱活门的推、放往复移动;所述翻转模具放管槽底部具有吸气孔和吹气孔,它们分别通过软管连接气源的三通阀,当翻转模具上的放管槽接住空管时,吸气孔连通,翻转模具翻转90°后吸气孔阻断,吹气孔连通使空管下落,然后断气、翻转模具回位;转动轴两端固定半圆形挡板,其挡边随翻转模具旋转90°时升起,挡住进管通道。
本实用新型由于所述结构而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即将金属管的损耗减少到1.5%。管子到位较好,保证了管子在正常公差内适应生产,提高了生产速度。每班产量24000支。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翻转机构5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附图:图中1-挡管机构,11-气缸驱动单元,12-挡片;2-松管机构,21-连杆,22-机械手,23-单管导轨,24-气缸驱动单元;3-活动板;4-装管箱;5-自动翻转机构,51-翻转模具,52-转动轴,53-挡板,54-挺杆,55-凸轮,56-水平连杆,57-偏心轮;6-三通接头;7-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图中的眼膏灌装机自动落管机构,包括翻转机构5,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固定在转动轴52的翻转模具51,所述翻转模具51上具有一对截面为半圆的放管槽,放管槽的一侧分别与倾斜的进管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翻转模具在气动或电动的驱动下,完成由水平接管状态、向下90°转动为放管状态的往复转动;其特征是:进管通道的另一端具有放管箱4,放管箱朝翻转机构的一侧具有活门,并由单管导轨23延伸至翻转模具放管槽侧;在放管箱活门旁设置有松管机构2,由气动或电动驱动的连杆21带动机械手22完成进入和退出放管箱活门的推、放往复移动;所述翻转模具51上的放管槽底部具有吸气孔和吹气孔,它们分别通过软管连接气源的三通阀6,当翻转模具上的放管槽接住管子时,吸气孔连通,翻转模具51翻转90°后吸气孔阻断,吹气孔连通使管子下落,然后断气、翻转模具回位;转动轴两端固定半圆形挡板53,其挡边随翻转模具旋转90°时升起,挡住进管通道。
上述翻转模具的上方具有挡管机构1,由一对通过电动或气动驱动的挡片12构成,当挡片12下移后,挡在放管槽与进管通道之间,阻止管子进入翻转模具上的放管槽中。在附图给出的实施例中,挡管机构由气缸驱动单元11驱动的挡片12构成,
在附图给出的实施例中,上述翻转机构5的转动轴52的一端通过一偏心轮57的偏心轴连接挺杆54的上端,挺杆的下端与水平连杆56的一端铰接,水平连杆的下方具有由电机带动旋转的凸轮55,该凸轮的旋转使升降从而带动挺杆做上下往复移动,并由偏心轮带动转动轴52,实现翻转模具的往复90°翻转。
松管机构2中的连杆21为两个铰接的连杆,其上端与位于斜槽内的机械手22固定头连接,连杆的下端与一气缸驱动单元24连接。在气缸工作的带动下,机械手22做角度摆动,向前推,使管子整齐进入单管导轨中,再向后退放松,防止管子因堆积造成的阻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科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90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