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级变速器电动调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9322.6 | 申请日: | 2008-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25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郝建军;石晓辉;程乃士;张磊;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H9/18 | 分类号: | F16H9/18;F16H61/66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054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级 变速器 电动 调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所使用的无级变速器,具体指无级变速器电动调速装置,属于无级变速传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的无级变速器主要分为液力变矩器和机械无级变速器。液力变矩器具有无级连续变速和变矩的能力,对外部负载有良好的调节和适应性能,但从经济观点来看却存在问题:它的最高传动效率不太高,高效传动范围也不大;变矩范围有限;而且本身结构复杂,造价高。机械无级变速器种类较多,但基本上都是采用摩擦或摩擦与啮合综合传动,因此效率低,传动功率也有限。由双锥体球、盘、环柱体等发展到皮带传动,一直由于摩擦系数及零件的承受单位压力限制,加之工艺和控制的问题,不能传递较大的功率,效率低。有些机械无级变速器可在较大变速范围内具有传递恒定功率的特性,可升速、降速,其缺点是:不能保证精确的传动比;承受过载和冲击能力差;传递大功率时结构尺寸过大,轴和轴承上的载荷较大。目前由于传动带制造技术的进步,特殊金属制造的钢带无级变速器的性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是存在能量消耗大的特点。总之,目前汽车所使用的无级变速器,基本上都是能耗较大,经济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耗低,经济性好的无级变速器电动调速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无级变速器电动调速装置,包括箱盖、主动轴、主动轮、从动轴和从动轮,主动轴和从动轴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箱盖内,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设有传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由主动定轮和主动动轮组成,主动动轮为锥面轮,主动定轮与主动轴固定,主动动轮可沿主动轴滑动,从动轮由从动定轮和从动动轮组成,从动动轮为锥面轮,从动定轮与从动轴固定,从动动轮可沿从动轴滑动,传送带设于定轮和动轮相对形成的锥形槽内;在主动轴上套设有靠改变缸内容积而驱动主动动轮沿主动轴滑动的主动动轮驱动油缸,在箱盖内设有改变主动动轮驱动油缸容积的电驱动机构,电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主动动轮驱动油缸连接,在从动轴上套设有靠改变缸内容积而驱动从动动轮沿从动轴滑动的从动动轮驱动油缸,主动动轮驱动油缸和从动动轮驱动油缸通过油管相互连通,两油缸一方容积的减小对应着另一方容积的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上均设有轴向的油液通道,两油液通道通过在轴上设油孔的方式与各自对应的驱动油缸连通,油管两端分别通过管接头和端盖与油液通道连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轴上设有丝杠,丝杠与齿轮螺母副啮合,电驱动机构通过齿轮传动驱动齿轮螺母副在丝杠上转动从而变成齿轮螺母副在主动轴上的轴向移动,齿轮螺母副一端与主动动轮驱动油缸缸体连接。
同时在油路上设有油压检测器和补油泵。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易于平缓连续地变速;由于是通过油液压力来实现两缸之间的压力平衡的,故只需要很小的外力消耗便可改变这种平衡,因此能最大限度的节省能量,经济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从图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无级变速器电动调速装置,包括箱盖1、主动轴2、主动轮、从动轴3和从动轮,主动轴2和从动轴3分别通过轴承4安装在箱盖1内,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设有传动带5。传动带可以是金属带或金属链,或其它如橡胶带,复合带等,以金属带较好。
所述主动轮由主动定轮6和主动动轮7组成,主动动轮7为锥面轮,主动定轮6与主动轴2固定,主动动轮7可沿主动轴2滑动。从动轮由从动定轮8和从动动轮9组成,从动动轮9为锥面轮,从动定轮8与从动轴3固定,从动动轮9可沿从动轴3滑动。传送带5设于定轮和动轮相对形成的锥形槽内。在主动轴2上套设有靠改变缸内容积而驱动主动动轮7沿主动轴2滑动的主动动轮驱动油缸10,在箱盖1内设有改变主动动轮驱动油缸容积的电驱动机构11,电驱动机构11通过传动机构与主动动轮驱动油缸10连接。在从动轴3上套设有靠改变缸内容积而驱动从动动轮9沿从动轴3滑动的从动动轮驱动油缸12。所述主动轴2和从动轴3上均设有轴向的油液通道13,两油液通道13通过在轴上设油孔14的方式与各自对应的驱动油缸连通,油管19两端分别通过管接头15和端盖16与油液通道13连通,两油缸一方容积的减小对应着另一方容积的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学院,未经重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93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水蓄能中央空调
- 下一篇:应用在汽车上的电子机械制动执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