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组控制活塞式V型四冲程发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3871.6 | 申请日: | 2008-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62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永茂 |
主分类号: | F02D13/02 | 分类号: | F02D13/02;F02D17/0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市禾工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玉祥 |
地址: | 8300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组 控制 活塞 冲程 发动机 | ||
1、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尤其涉及一种分组控制活塞式V型四冲程发动机。
2、背景技术:随着我国高等级道路的建设发展,行驶路况越来越好,交通法规为了确保行驶安全,采用限速、限载,这样致使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与路况、承载况之间没有形成一种灵活、互动的应用。现今使用的汽车发动机除了转子式发动机外,大部分采用活塞式四冲程发动机,其运行非常稳定,由于其太过稳定,所以其耗油及排污也达到一个稳定值,难以节能减排。
3、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根据路况和承载状况调节发动机功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分组控制活塞式V型四冲程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分组控制活塞式V型四冲程发动机包括主、副发动机,装设在各自侧壁处的主、副机传动系统,装设在副发动机上部的内传动钢棒、外传动钢套,离合器、离合飞轮,以及装设在主、副发动机底的主、副机油泵。主、副发动机并列排布,两者底部分别设有主、副机油泵,两者由分隔板隔开,在分隔板底部连通。在分隔板位于主油缸侧壁上装设有主机传动系统。曲轴上装设有活塞,曲轴另端伸出主油缸壁,端部套有飞轮,外端和动力输出轴连接。离合器及离合飞轮位于分隔板另一侧,即副油缸内,离合器前端齿轮和外传动钢套连接,内传动钢棒位于外传动钢套内,两者间用轴承隔离,内传动钢棒与离合飞轮为一体构造,其由传动齿轮带动。在与离合器相对的副油缸壁处装设有副机传动系统。曲轴上装设有活塞,曲轴另端套有副机油泵齿轮,副机油泵齿轮带动副机油泵动力输入轴。内传动钢棒端部伸出副油缸壁,套有水箱风扇,还可和发电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主、副发动机的油、电点火,机油泵及机油循环系统、空调系统各自独立。冷却水循环系统、进排气管、涡轮增压装置、发电机、机油散热器共用,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根据不同的路况和承载状况,通过开启、关闭副发动机来达到增大、减小整体功率的目的,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4、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分组控制活塞式V型四冲程发动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主机传动系统内结构示意图;
图3是副机传动系统内结构示意图。
图例:1、水箱风扇,2、副机传动系统,3、内传动钢棒,4、外传动钢套,5、活塞,6、离合器,7、离合飞轮,8、分隔板,9、主机传动系统,10、主机曲轴,11、主油缸壁,12、飞轮,13、动力输出轴,14、主发动机,15、主机油泵,16、副机油泵,17、副机油泵齿轮,18、副发动机,19、副机曲轴,20、副油缸壁,21、传动齿轮,22、气门凸轮轴齿轮,23、主机油泵齿轮,24、助力传动齿轮,25、输出齿轮。
5、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3所示,分组控制活塞式V型四冲程发动机包括主14、副发动机18,装设在各自侧壁处的主9、副机传动系统2,装设在副发动机18上部的内传动钢棒3、外传动钢套4,离合器6、离合飞轮7,以及装设在主14、副发动机18底的主15、副机油泵16。主14、副发动机18是将一大中型功率的V型四冲程活塞式发动机分解为两个中小型功率的V型四冲程活塞式发动机,曲轴分解为主10、副机曲轴19。
主14、副发动机18外壳连为一体,其内活塞5及主10、副机曲轴19并列排布,两者底部分别设有主15、副机油泵16,中部由分隔板8隔开,两腔在分隔板8底部连通。在分隔板8位于主发动机14侧壁上装设有主机传动系统9,其包括由上至下排列的传动齿轮21、气门凸轮轴齿轮22和主机油泵齿轮23,三者依次啮合。其中气门凸轮轴齿轮22带动气门凸轮轴系统;主机油泵齿轮23套于主机曲轴10端部,带动主机油泵15动力输入轴。主机曲轴10上装设有活塞5,主机曲轴10另端伸出主油缸壁11,端部套有飞轮12,外端和动力输出轴1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永茂,未经杨永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38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热器
- 下一篇:面向透明传输设备的远距离无线多跳数据轮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