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检知单元的铆钉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7616.7 | 申请日: | 200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70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良;邱瑞彬;黄宗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晋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5/10 | 分类号: | B21J15/10;B21J15/38;G01F23/26;G01F2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雪静;逯长明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单元 铆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铆钉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设置有检知单元的铆钉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金属器件上的加工必须使用铆钉装置达成工件及铆钉的铆合动作,如液晶屏幕背板。
在业界所使用的习知铆钉装置,通常需要操作人员无时无刻注意铆钉制程,譬如:在铆合时上料点未有铆钉、上料时因碰触或震动而漏料等因素,这些在铆钉制程中未发现有漏铆情况而流出至后段制程或上游厂商,将会造成生产不顺、甚至影响公司质量商誉。
在质量要求的情况下,若能在产线中直接检测上述情况的发生、更甚防止上述情况,是业界非常重视的。综观目前技术,光电检测具有非接触性特性,在以往常用于量测、检知的目的。
故,本创作人遂根据对于相关的柳钉装置进行研究,藉解决上述进料问题、漏铆问题缺失持续研究加以改良,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开发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自动化、达成产线上自动检测的铆钉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简化后段需要检测铆钉是否铆合正确的检测设备,减少该检测设备的人工成本,同时节省检测时间、设备成本,增加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可以避免习知铆合制程的人为因素,造成工件漏铆、铆合模上卡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节省机台的占据空间,将检知单元结合在铆钉装置上,对于目前主流尺寸为37时、42时的液晶屏幕背板来说,不需要规划习用检测铆合点位置的机台的空间位置,对于空间使用效率帮助相当可观。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习知技术问题,并且达成上述目的的装置,该具有检知单元的铆钉装置,可对工件提供一铆合位置进行铆合,其包括有:一提供工件靠抵的靠抵区;一可设置在内部的控制及传送指令的电控中心;至少一组受上述指令控制而驱动的油压缸及伸臂,将产生一施加压力;至少一组装设在油压缸及伸臂上、受牵引而作上下运动的冲压件,该冲压件对准铆合位置;一组提供铆合用的铆钉的料道;以及一组设置在远程而可以观察铆合位置、藉以检知油压缸及伸臂驱动冲压件的待铆合的铆钉位置、铆钉位置偏移进行检测的检知单元。
其一的检知单元设置在远程而可以检测待铆合的位置,藉以检知铆钉是否在正确的位置处;其二的检知单元设置在铆钉的进料动线处而可检测铆钉于料道的满料及缺料状态。另外,该检知单元还可应用在工件靠抵区处,藉以检知工件是否放在定位上,避免铆合异常情况发生。
再者,为避免油压缸移动方向偏移,增加运动行程的精确性,利用检知单元作为限制油压缸上下运动的限位检知,也是检知单元应用之一。
本实用新型具有检知单元的铆钉装置,透过其复数个检知单元可检知铆钉进料动线及铆合位置状态,可在油压缸驱动冲压件的工件铆合时对有无缺钉进行检测。可以克服以往在铆合制程时人为因素产生的露铆、偏移等问题,并节省必须利用另外一台检测机对工件的铆合点进行检测的程序及成本。
以下将配合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下述所列举的实施例仅用以阐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当可做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检知单元的铆钉装置的整机架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检知单元的铆钉装置的油压缸部分比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检知单元的铆钉装置的铆钉进料的料道位置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检知单元的铆钉装置的工件靠抵区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检知单元的铆钉装置的铆合位置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检知单元的铆钉装置置放有工件示意图;以及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检知单元的铆钉装置的工作流程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晋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晋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76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