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车辆转向时的盲区自动照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0198.3 | 申请日: | 200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82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心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心耕 |
主分类号: | B60Q1/12 | 分类号: | B60Q1/12;B60R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转向 盲区 自动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各种机动车辆上的、为转向时盲区照明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机动车夜间行驶主要依赖车辆前部的前照灯照明道路。车辆转向时,前照灯也只能照亮车辆前视方向的路面,不能照亮车辆将要转入的一侧的路面,造成驾驶员对即将转向的路面情况不能看清,给驾驶造成困难,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给安全留下了隐患。
针对此问题,目前基于自动转向的汽车前大灯及控制技术已出现多项,如专利号为CN89218369.1,专利号为CN90218031.2的技术,其原理均是通过控制及机械传动装置使汽车前照灯随汽车转向情况而动,照亮转弯的道路。但缺点是,这些方案机械结构复杂,成本高,故障率高,车体结构改动大,不易推广、实施,维修难度也很大。
目前也有基于单片机技术开发的汽车转向辅助照明技术,如专利号为CN2695291Y的技术,其采样系统过于复杂,需改动车辆结构,加之单片机技术比较复杂,抗干扰性差、程序失效可能大,不是一般技术工人所能安装和维修的,所以不易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在不改变车辆原有结构的基础上,简单安装,易于保养维护的用于解决汽车夜间转向照明盲区问题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别于其他技术的车辆后视及兼有转向盲区照明的装置。本实用新型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带有汽车转向盲区照明功能的后视镜,以及照明灯自动控制装置。
带有汽车转向盲区照明功能的后视镜是对称位于汽车两侧、结构相同的左、右后视镜,每一后视镜都包括一壳体,壳体前方扣接一个透明玻壳的壳盖;在壳体内最外端安有一块后视镜片,后视镜片前有一块镜面朝向壳盖的凹形聚光镜,聚光镜中心安有一个盲区照明灯,盲区照明灯的电线连接到照明灯自动控制装置。
照明灯自动控制装置由车辆转向传感器,方向检测与确认电路,转向角度判断与确认电路,点亮、关断信号锁定输出电路和浮动电压产生与灯光控制电路组成。车辆转向传感器产生的转向信号连接到方向检测与确认电路的输入端,方向检测与确认电路的输出端和转向角度判断与确认电路的输入端相连,信号经转向角度判断与确认电路判断与确认后输入到点亮、关断信号锁定输出电路,点亮、关断信号锁定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浮动电压产生与灯光控制电路,浮动电压产生与灯光控制电路的导通电流经盲区照明灯的电线和盲区照明灯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把后视镜与盲区照明灯集合成一体,带有盲区照明灯的后视镜有两个功能,其一作为一般后视镜使用、其二作为夜间汽车转向盲区的照明灯使用。后视镜和盲区照明灯均可独立调整,以满足各自功能要求,改变了目前车辆后视镜的单一功能,既可作一般后视镜使用,又作为盲区照明灯使用。使原车增加了美感也增加了车辆新的配置。本后视镜可直接替换原车后视镜,结构合理,一物二用,不用对原车结构做改动,只需将原车后视镜拆下,在原位置换上汽车转向盲区照明的后视镜即可。本实用新型成本低,结构简单,无需复杂安装技术,在车辆夜间行走转弯时能有效地照亮欲转方向的侧面道路,增加了驾驶员行车的安全度。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无触点开关器件,极大提高了装置的工作可靠性。由于设计简单严谨,使得车辆驾驶中转向轻松自如,灯光照射明亮;控制装置能准确判断车辆的转向角度,以确定是否开启盲区照明灯并能使熄灭时刻恰到好处,很好的解决了转向照明的盲区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汽车转向盲区照明功能的左后视镜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照明灯自动控制装置电路方框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左转向照明灯自动控制装置电路原理图。
图中标记:1壳体,2壳盖,3后视镜片,4聚光镜,5盲区照明灯,6后视镜调整机件,7后视镜支撑机件,8聚光镜固定螺栓,9聚光镜水平调整螺栓,10聚光镜垂直调整螺栓,11壳盖连接螺栓,12防水密封垫,13灯线,14方向检测与确认电路,15转向角度判断与确认电路,16点亮、关断信号锁定输出电路,17浮动电压产生与灯光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带有汽车转向盲区照明功能的后视镜,以及照明灯自动控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心耕,未经李心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01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