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差速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1676.2 | 申请日: | 200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92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蔡智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智信 |
主分类号: | F16H48/00 | 分类号: | F16H48/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钱 凯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车辆,并具有整合数个动力传递的差速机构。
背景技术
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号第091203742号「三轮车的传动装置」专利,该三轮车具有一车体、一可转动地设置于该车体前侧的前轮、及一脚踏传动机构,该传动装置是设置在该车体的后侧,并可受该脚踏传动机构的棘轮驱动而旋转,该传动装置包含有:二由该车体朝下延设的基板,设置于该前轮的后侧,其上分别具有平行该前轮轮轴轴线的穿孔;二基座,分别设置于该基板两侧,且定位于该车体上,其相对应于该基板的穿孔设有一定位孔;二轴管,分别锁固定位于该二基座的定位孔上,具有与该定位孔同轴向的贯孔;一传动座体,设置于该二基板之间,是由一左座体与一右座体组接而成,该传动座体的径向固设有一栓孔,轴向开设有一贯孔,一侧外环径形成有一可供该棘轮套固的锁结部、及在该栓孔与贯孔交会处设有一动作槽,该栓孔间固设有一定位杆,而该左、右座体分别具有穿设轴枢在该基板的穿孔上的一轴枢段;二传动轴,各该传动轴的一端为穿置段,另端为驱动段,该穿置段的端部为一嵌合部,该嵌合部可沿基座的定位孔而经定位管的贯孔穿出该定位管,该驱动段的端部为一卡合部,可分别穿入传动座体的贯孔中而呈相对状;二传动杆,分别由该传动座体的动作槽朝相对向插设进入该传动座体的贯孔内,具有一插设入贯孔内的插置段,及位于动作槽内的一传动齿,该插置段轴向各设有一接孔,可分别与该传动轴的驱动段的卡合部组设;一变速伞齿,是径向设在该传动座体的定位杆上,可与该二传动杆的传动齿对合,以控制该传动杆差速驱动该二传动轴转动;二刹车器,分别套装定位于该二轴管上;二后轮,分别轴装在该二轴管上,且位于该二刹车器的侧边,使该二刹车器可相对控制其转动,另其外端可与该传动轴的嵌合部组接,进而与该传动轴形成同步转动的状态。
前述三轮车的传动装置虽做为动力的传递,然而其仅具备一组动力传输系统,故,前述三轮车的传动结构仅能人力、电力择一做为动力的输出,然而仅具有单一动力传输的传动装置已不符时代潮流,无法达到对使用者便利(电力驱动)、健身(人力驱动)的双重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三轮车的传动装置仅具单一传动方式,在应用层面略嫌不足,本实用新型推出一种双重动力传递的差速机构,以使三轮车能选择以人力、电力等数个动力来驱动,以实际提升差速器的应用层面。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差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转体、一第一链轮、一第二链轮,一第一转轴及一第二转轴,其中;该第一链轮及第二链轮是分别设于转体的一端,且该第一链轮及第二链轮与转体是呈单向轴转,该转体内枢转设置有一第一齿轮、一第二齿轮及至少一个连动齿轮,该连动齿轮可自转设置于转体内,并可受转体带动相对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公转,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分别垂直啮合于连动齿轮的一端,该第一转轴是穿过转体与第一齿轮设置,该第二转轴是穿过转体与第二齿轮设置。
前述的差速机构,其中转体内部设有一内环面,该内环面设有至少一连接件,该内环面表面形成至少一座槽供连接件设置,该连接件一端与连动齿轮枢转设置。
前述的差速机构,其中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各有一连接段,并于连接段各设有一连接孔,第一转轴与第一齿轮的连接孔设置,第二转轴与第二齿轮的连接孔设置,该转体内部设有两轴承,该两轴承各自与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连接段套接。
前述的差速机构,其中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连动齿轮分别具有一伞齿面,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伞齿面,分别垂直啮合于连动齿轮的伞齿面两端。
前述的差速机构,其中转体外径设有一煞车盘片。
借此,当第一链轮受链条带动时,该第一链轮同步带动转体旋转,该转体同步带动连动齿轮相对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公转,该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分别受连动齿轮公转带动而产生自转,如此即可驱动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产生旋转;因第二链轮与转体是呈单向轴转设置,是以,第一链轮带动转体旋转时,转体并不会与第二链轮连动,同理,第二链轮带动转体旋转时,转体并不会与第一链轮连动。
由前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可由不同动力来带动第一链轮或第二链轮,使转体旋转带动转轴达到转动,此种动力整合系统可使车辆选择以人力、电力等数个动力来驱动,本实用新型除具有一般做为轮体间的差速转换功效外,其更可整合、选择数个动力作为传递效益的差速机构,如应用于三轮车、水上脚踏车或其它同轴心上的二轮驱动车即可整合人力、电力等传输动能做为车辆驱动力,使车辆动力传递有数个选择。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智信,未经蔡智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16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托车中下围覆盖件
- 下一篇:一种风光互补旅游观光车